中國虎網 2011/9/13 0:00:00 來源:
未知
中恒集團(13.14,-1.32,-9.13%)自復牌以來已有七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價格跌勢稍緩,上周下跌5.74%,報收于14.46元。
從年初的康芝藥業(18.450,-0.45,-2.38%),到下半年的華蘭生物(25.30,-0.69,-2.65%)、紫鑫藥業(20.71,0.00,0.00%)、中恒集團,醫藥板塊頻繁出現黑天鵝,讓向來熱衷“吃藥”的基金措手不及,接連受傷。新金融記者粗略估計,上述4只醫藥地雷股,牽連了將近200只基金。
隨著醫藥地雷股相繼引爆,如何防范醫藥地雷股,也成了擺在基金面前的一大挑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在醫藥板塊上配置了上千億資金。
中恒風波短暫停歇
紫鑫醞釀風暴
數十只持倉中恒集團的基金總算松了一口氣。經歷了前周的大幅調整后,該股上周終于在二級市場站穩了腳跟,全周跌幅收窄至5.74%。經此一役,基金持有中恒集團的賬面價值已較停牌前減少了8.44億元。根據Wind數據,截至6月30日,共有53只基金持有該公司籌碼,占其流通股比例的20.25%。
其中,廣發基金和華商基金因持有該股的量最大,損失也最為慘重。自9月1日復牌后,截至9月9日,上述兩家基金公司的持倉市值分別蒸發3.37億元和3.14億元。
“從這幾天中恒的股價表現來看,空頭情緒基本已發泄完畢。”北京某券商分析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之前市場對公司的預期太高了,這次中恒與步長的解約迫使市場重新修正預期。”
中恒集團在9月1日公告稱,解除與山東步長醫藥銷售有限公司的經銷協議。時間追溯到去年11月5日,中恒集團子公司梧州制藥與山東步長醫藥公司簽訂經銷協議。根據協議,梧州制藥2011年含稅銷售收入須達23億元。然而,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恒集團制藥板塊僅實現營業收入6.37 億元,與目標相距甚遠。
解除協議后,廣發證券(30.05,-0.48,-1.57%)、國信證券等多家券商發布研究報告稱,中恒集團與山東步長分道揚鑣,不會影響中恒的長期價值。
廣發證券分析師楊挺表示:“只要中恒的管理層未變,只要我國老齡化的趨勢未變,只要血栓通還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獨家品種,公司的核心價值就沒有變,考慮到目前估值水平和公司增長趨勢,我們有理由維持對公司的推薦。”
這邊賣方分析師落力鼓吹,那邊上市公司也在極力配合,挽回投資者的信心。9月5日,中恒集團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營銷合作發展大會上,中恒集團董事長許淑清也表態稱,將確保年度計劃利潤指標順利完成,并力爭在今年的基礎上實現明年血栓通銷量20%以上的增長。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當初不少基金正是沖著中恒與步長的“聯姻”,才決定“赴約”。2010年11月4日至10日,中恒集團和山東步長簽訂協議前后,中恒集團在二級市場上連續拉出5個漲停板。根據交易所公開數據,在第5個漲停板上,兩個機構席位聯手買入超過5億元。
隨著銷售協議的解除,部分基金已經撤出中恒集團。交易所數據顯示,8月22日、9月1日,有三個機構席位合計拋售該公司近1.6億元籌碼。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已經“引爆”的中恒集團以外,醫藥板塊還潛伏著另外一枚“炸彈”——紫鑫藥業。因被媒體爆出“大肆注冊空殼公司,隱瞞關聯交易,進行體內自買自賣”,該公司股票從8月17日起開始停牌。
有消息稱,監管部門已經介入紫鑫藥業事件的調查。由于事發突然,興業全球可轉債等10只基金來不及撤退,被迫困守其中。
時至今日,紫鑫藥業仍然未能實現復牌。興業全球基金在9月7日發布公告,即日起對旗下興全有機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興全可轉債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興全社會責任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所持有的定向增發股票紫鑫藥業采取指數收益法進行估值,且自該日起至紫鑫藥業股票重新按照市場價格進行估值前,估值價將不高于9月7日估值價。
何時復牌,又將有多少個跌停板在前面等待,目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醫藥板塊成棲息地
基金加緊“排雷”
綜合來看,今年以來,醫藥板塊頻現黑天鵝,屢屢讓基金措手不及。今年一季度,先是康芝藥業爆出“尼美舒利門”,迫使數十只基金清倉該股。同樣,7月下旬,華蘭生物也因血站關閉,引起股價動蕩,90多只持倉基金被波及,爭相減持籌碼。
連番被多只醫藥股“藥倒”,有基金業內人士在與新金融記者交流時也大呼不可思議。一向被市場視為避風港的醫藥板塊,為何今年風波不斷?
“今年醫藥板塊確實發生了多起‘黑天鵝’事件,但正因該類事件難以預測,才被稱之為‘黑天鵝’。”深圳某券商醫藥分析師告訴新金融記者,“醫藥板塊云集了近200家上市公司,良莠不齊,有時也難免出點‘意外’。”
上海從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從容醫療基金經理姜廣策也表示,醫藥板塊雖有“地雷”,但也有“火箭”,醫藥股投資關鍵在個股,精選個股才是重中之重。
然而,面對之前認定的“火箭”驟然變成“地雷”的局面,基金經理也開始提高警惕。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告訴新金融記者,他已經開始加強對重倉醫藥股的追蹤調研工作,將觸礁的概率降到最低。
而華商動態基金經理梁永強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投資醫藥板塊上應該有新思路,他個人更加偏向于對基因生物類公司進行投資,因為其前景更加廣闊。
其實,在基金資產配置版圖上,醫藥板塊分量不可謂不重。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1年6月份,基金在醫藥生物制品行業的資產配置為1113.49億元,占其凈值的比例為4.72%,超配比例為3.05%。
新金融記者還發現,申銀萬國醫藥行業177只股票,136只已經被基金“盯上”。其中,基金持倉占比超過流通盤10%的股票達到59只之多。
分析人士預計,隨著股市波動加劇,基金會繼續視醫藥板塊為避風港。近日舉行的秋季醫藥投資策略會上熱鬧非凡,前來參會的機構絡繹不絕,足見其熱情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