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9/16 0:00:00 來源:
未知
在眾多投資公司、醫療企業注視與期待的目光中,《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已經呼之欲出。
不久前,在中投證券醫藥行業投資策略會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明確表示,《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有望在近日出臺。
據記者了解,此次規劃拋棄了過去對數量上的盲目追求,而是在充分考慮資源與環境的基礎上,以“產業升級和搶占制高點”為指導方針,突出自主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所謂的“產業升級”是指在中國醫藥傳統產業中,狠抓技術改造,提高水平,提高質量;“搶占制高點”則是指在基因工程、遺傳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現代生物技術方面,追蹤世界前沿技術,抓住機會,爭取和世界生物醫藥發展的水平同步。
“這個指導方針將是中國醫藥產業站在世界制藥強國行列的必要條件。”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說,到2015年,中國醫藥產業的原創能力會有明顯提高。
仿制藥的終結? 長期以來,中國制藥行業一直保持在“仿制藥大國”的現狀。上世紀90年代,市場上仿制藥已占到國內化學藥品生產的90%以上,自主創新藥物不足5%。甚至出現幾百家制藥企業生產同一種藥品的現象,一些小型的制藥尚停留在代工階段。
不過,這一局面似乎要得以終結。
“通過"863"、"973"等一系列計劃的支持,通過重大新藥專項"十一五"期間的滾動發展,到"十二五"末期,預計我們有25個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藥品會產業化,平均到每一個年份大概要有四五個產品,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于明德說。
并且,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統計,目前國內已經有30多家制藥企業取得了美國FDA、歐盟以及日本的制劑認證。
“或許,讓美國總統奧巴馬吃上中國生產的藥,也將不是一個笑話。”于明德笑言道。
然而,在采訪中,少數業內人士依然對研發創新藥的前景存在著顧慮。
“顧慮完全可以打消。”知情人透露,僅從2011年上半年的新申報項目情況來看,新藥(含創新藥)已經占38%左右,而仿制藥下降到52%左右,剩下10%左右的份額由改劑型占據。
政策環境更重要 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實施創新藥物重大專項,在鼓勵創新藥物研發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強與提升中國創新藥物的步伐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表示,應構建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規模化醫藥研發產業鏈,培育一批企業新藥孵化基地、產學研聯盟和高新技術園區,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藥物創新體系。
“特別是國內還有著諸多利于新藥研發的因素。”桑國衛說,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國民收入與消費也逐漸增加,中產階層正快速形成。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新醫改的推行,國家增加了對民生、
健康與創新藥研發的投入資金。
這一點也得到了于明德的認同。“相比資金、技術,擁有一個科學統籌、穩定、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重要,好的環境能夠引來資金與技術。”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在創新藥物研究開發項目中,中央財政對每個課題資助范圍為300萬元至500萬元,地方投入經費與之相比不低于1:1,在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項目中,中央財政對每個課題資助范圍為1000萬元至1500萬元。
“下一個10年,或許就是生物創新藥物的春天。”業內人士對新藥研發充滿了信心。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