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0/10 0:00:00 來源:
未知
喬布斯的死,讓“胰腺癌”進入大眾視野。無獨有偶,10月3日剛剛公布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也在獎項公開三天前因胰腺癌逝世。
“胰腺癌已經取代肝癌成為癌中之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教授郝純毅在10月8日召開的“燕京腫瘤臨床與PET/CT應用會議”上表示,“胰腺癌的治愈率極低,基本上每年有多少人診斷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死在胰腺癌上。”他還強調,我國胰腺癌發病率曾低于歐美,但近年來,胰腺癌發病率不斷上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以往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來四五十歲得胰腺癌的人越來越多,二三十歲的胰腺癌患者也不罕見。”
胰腺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胰腺雖小,且位置隱蔽,但其作用非凡。其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胰液中含有碳酸氫鈉、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通過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腸,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內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所組成,分泌胰島素,調節糖代謝。
胰腺癌并不是人類常見惡性腫瘤,占人體所有癌瘤的1~2%,但其死亡率非常高,幾乎為100%。據郝純毅對財新記者介紹,這是由胰腺癌本身的生理特征所決定的。“胰腺癌早期無明顯和特異的癥狀和體征,很難早發現,使許多患者被誤診,大多數胰腺癌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胰腺癌手術又是所有外科手術中最難的,對手術醫生的技能提出很高要求。”
據了解,我國目前只有10%~15%的胰腺癌患者診斷后有手術切除的機會,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僅5%左右,未經治療者90%以上一年內死亡,平均存活期少于6個月。
2009年,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山醫院外科專家倪泉興教授也曾披露,中國內地胰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僅以上海為例,近20年增長了4倍,該病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預后極差,平均中位生存時間僅有四到六個月。
天津市腫瘤醫院最新統計也顯示,近20年來,天津市胰腺癌發病率在女性中增長1.65倍,成為增速最快的女性惡性腫瘤;在男性中增長0.98倍,增速名列男性惡性腫瘤第5位。胰腺癌發病還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天津市腫瘤醫院胰腺腫瘤外科近年收治住院的胰腺癌患者中,年齡小于50歲者達30%左右。
醫學界公認,抽煙、肥胖、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家族史,都是與胰腺癌相關的危險因素。另有一些研究發現,酗酒、過量攝入甜食也與胰腺癌發病率相關。
相比之下,喬布斯和拉爾夫·斯坦曼已是胰腺癌患者中較為幸運之人。事實上,喬布斯所患,并非通常意義上的胰腺癌,而是胰島細胞神經內分泌瘤,其惡性度相對較低。據了解,胰島細胞神經內分泌瘤手術后如果不發生轉移,5年的存活率超過60%。
拉爾夫·斯坦曼則在4年前被診斷患有胰腺癌,但他利用自己設計的以樹突細胞為基礎的免疫療法,讓壽命得到延長。而正是這一發現,令他獲得了獲得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