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0/19 0:00:00 來源:
未知
中國江蘇網訊:日前,無錫一家藥店開業,一開張就以超低價和送禮促銷贏得門庭若市。這種“提籃買藥”的現象,尤其出現在一些老人當中,因為相對而言,他們發生頭疼腦熱等疾病的幾率比較多,于是就大包小包地拎著藥品回家。
時下,看病吃藥的費用比較貴,且愈老者用藥愈多,因此一些老人會在家中備藥。200種藥品超低價、1000種藥品保健品零利潤,雖然每種藥品可能也就便宜幾毛至幾元不等,但如果買上三五種藥,倒也能省去十多元錢。更讓老人感到實惠的是,購藥滿一定金額還送禮,因此老人踏破門檻也不足為奇了。一名60多歲的倪老伯特地從華莊趕來,一下子就買了感冒藥、皮膚藥等近100元,因為買滿100多元還有禮品送,因此臨了還多拿了兩盒感冒藥,湊滿了100多元。和倪老伯一樣購買100多元以上藥品的老人還有許多,另一名家住沁園新村的李大媽的袋子里,不僅有家庭常用藥,還有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藥,一買就是三五個品種,同一品種的常用藥要了幾盒。
據悉,藥店促銷在給市民帶來實惠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作用。藥品畢竟不是一般的商品,將逛藥店視作逛超市,隨意買藥顯然是不科學的,這會增加用藥風險。據調查,現在自購藥治病的老人占用藥人群的六成以上,但不少老人都缺乏用藥常識,藥店雖都配有執業和從業藥師,但是由于藥店面積過大,市民在囤積了藥品之后并非每次用藥前都會接受指導。而老人一般對用藥大多只是看看說明書、聽聽別人講,或憑自身“經驗”。即使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只是片面地知道針對自己用的常用藥,而對長期用藥的不良反應、藥物的配伍禁忌則知之不多或一知半解。
藥監人士指出,近年來的一些藥品不良反應中,也有一些老人缺乏用藥指導,即使是藥店賣的非處方藥,副作用相對較小,但是藥三分毒,有時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因此,自購藥品在使用前最好咨詢醫生,有病最好還是上醫院讓醫生看看。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