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0/27 0:00:00 來源:
未知
日前,廣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始全面實施新規:不收掛號費,改收10元診療費。把掛號費也納入醫保統籌,此舉讓廣州藥店的生存境況更為嚴峻,而廣州的藥店經營者則告訴《藥店經營周報》記者,醫保新政的沖擊已經成為該市藥店多元化經營轉型的催化劑。
掛號納入統籌門診業績上升
據本報記者了解,從今年的國慶假期后,廣州市開始正式實施掛號納入醫保統籌的規定。廣州市《關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項目和標準的通知》稱,把現有的門診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含靜脈輸液費,不含藥品費、耗材費)以及藥事服務成本等費用合并為一般診療費,收費標準為10元/人次,其他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暫不變。并且“參保人員的一般診療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比例不低于70%”,即醫保參保者個人只需支付10元中的30%——3元。據介紹,這項政策從今年7月15日起推行,10月中開始正式在廣州市所有社區中心覆蓋。
作為醫保門診統籌項目最豐富的城市,廣州藥店面臨醫保新政沖擊已不是第一次。2009年7月,《關于印發<廣州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辦法(試行)>的通知》下發后,短短一兩個月內,就有數據顯示廣州藥店整體銷售額下降約兩至三成。當時,為了應對新政帶來的影響,廣東金康藥店就在門店嘗試賣肉類、蔬菜等,引起業內對轉型的關注。
2011年7月,廣州市開始實施《廣州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辦法》。參保人到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通門診統籌金需支付的比例較舊辦法提高了10%。廣東省物價局隨后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受門診統籌、藥品價格“三控”政策等影響,廣東大參林連鎖藥店今年1~5月的整體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跌約11%,另一家外來的大型連鎖藥店甚至虧本運行。
藥房轉型成風專家建議突出優勢經營
而在本次采訪中,廣州中
醫藥大學養和連鎖門店負責人楊煌也告訴記者,養和連鎖旗下目前有直營門店和
加盟店各10多家,另外還有3家門診。自從廣州今年開始實施醫保統籌以來,養和門診的經營業績直線上升,藥店的經營卻未見起色。“主要是
藥品的銷售影響較大。比如一些心腦血管用藥和其他常見病用藥,需要長期用藥的中老年人因為有報銷,都跑到社區中心拿藥了。”而楊煌告訴記者,就在藥店流失這一部分忠實顧客的同時,門診的業績卻有20%~30%的提升。
廣東金康藥房等其他連鎖藥店,也都在進行著從品類到經營模式的調整。據廣東金康藥房總經理鄭浩濤介紹,該店藥品品類目前占比下調到60%以下,同時提高了保健品、
醫療器械等非藥主打產品的營銷力度。
不過,對此,上海復美大藥房副總經理陳春華卻認為,醫保統籌是趨勢,目標是讓患者得到實惠,在已經不能和社區中心打價格戰的現實情況下,
藥店只能按市場規律辦事,做好服務、便利、專業這三個方面的優勢,強化自身綜合實力。“上海是醫保政策推行最規范的城市,但是上海的藥店依然生存得很好,其中一個原因與藥店數量有關:上海有3000多家藥店,而廣州目前已近7000家,也許在這一次市場政策的洗禮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將更有利于廣州藥店業的良性發展。”陳春華如是表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