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19 0:00:00 來源:
未知
0.3克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0.6元,中標價11元,醫院零售價12.65元,中間各環節利潤高達2000%;0.25克的甲砜霉素膠囊,出廠價3元,中標價40.38元,醫院零售價46.44元,中間利潤達1448%;0.2克的天麻素注射液,出廠價1.12元,中標價11.6元,醫院零售價13.34元,中間利潤達1095%……
近日,一組來自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聚焦高藥價現象的真實數據,在民間引起軒然大波。根據該節目曝光的20個藥品的具體出廠價,許多動輒在醫院要價幾十元的藥品,實際出廠價往往不超過10元,有的甚至才幾毛錢,價格之低讓人大跌眼鏡。人們不禁要問:藥品出廠價這么低,醫院也是統一招標價格,那么是誰推高了藥價?如此驚人的中間利潤,到底進了誰的口袋?
百姓有此疑問,當在情理之中。近年來,雖然政府部門為遏制藥價虛高,既實行藥品招投標政策,又先后28次降低藥價,2009年還啟動了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價,但縱然采取諸多措施,百姓最終還是得為高藥價買單。此前,一項針對京滬穗三地居民的調查就顯示,有44.6%的受訪者認為,盡管政府在為改善百姓治病就醫而努力,但“沒什么效果”,更有高達86.9%的受訪者認為,藥品行業存在暴利。可見,盡管國內醫改已進行20余年,卻仍是一項著力多而見效慢的工程,尤其藥價猛于虎的現狀,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觀。
“我去看望一位當醫生的朋友,正好他的同事剛領錢回來,抱怨這個月的提成才兩千多。朋友說,現在一些醫生開藥吃回扣已成了公開的秘密,有些醫生的提成竟比工資還高。在藥價虛高問題上,有些部門不是不能為,而是不愿為,因為他們就是受益者。”某網友一針見血地挑明真相。
“中國的藥價虛高使四方受益,高利潤首先對制藥企業有利;其次對流通環節有利;第三,現行補償機制允許醫院實行藥品加價提成對醫院有利;同時,國家財政因可以獲取更多稅收而受益。”衛生部原副部長孫隆椿一語道破天機。
可見,藥價緣何猛于虎,究其原由,與藥品生產流通領域存在貓膩、“以藥養醫”屢禁不止脫不了關系。換句話說,從藥廠、醫藥公司到醫藥代表,從醫院、開藥醫生到相關職能部門,一些利益團體利用政策,在藥品中標價的制定、批發、銷售等多個環節遵循“潛規則”,形成隱秘的利益鏈條,繼而成為推高藥價的幕后黑手。
那么,藥價虛高既已不是一天兩天,百姓抱怨也已不是一年兩年,難道這個問題永遠都只停留在口頭討論上?百姓當然不能答應!醫療保障事關民眾切身利益,尤其是藥品,其生產上市的目的畢竟是要治病救人,而不是成為利益團體借以瘋狂斂財的工具。所以,對于藥品暴利,恐須施以重典,才能起到以儆效尤之效。
這方面,最近倒有一則好消息:日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向山東濰坊兩家醫院開出巨額罰單,原因是兩家醫院控制原料,強迫下游生產企業抬高投標價格,“嚴重破壞了國家藥品價格招投標制度”。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聯系到央視本期聚焦高藥價現象的《每周質量報告》,有關部門更應順藤摸瓜,徹查到底,對于食利者嚴懲不貸,如此,才能杜絕藥品暴利事件的延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