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19 0:00:00 來源:
未知
熱火朝天。可以用這4個字來形容最近的醫藥資本市場。
繼華潤、重慶醫控和廣藥集團之后,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也將醫藥板塊的大重組提上了日程。11月15日和11月16日晚間,中國通用旗下2家上市公司
中國醫藥(600056.SH)和
天方藥業(600253.SH)先后停牌,口徑一致,稱“
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不是簡單的資產劃撥那么簡單,2家上市公司可能會整合成一家,成為唯一的醫藥平臺,另一個殼則會讓渡給集團旗下其他產業板塊。”11月17日,一位了解中國通用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最終的重組方案還在研究,現在不能披露。”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賀同新17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醫藥產業在集團內部占據重要地位,是公司大力發展的一個產業板塊。
醫藥資產整合
中國通用是國資委定調的3家以醫藥為主業的央企之一,另外兩家分別是國藥集團和華潤集團。不過,作為央企中第一家將醫藥定為主業的公司,中國通用的醫藥板塊一直規模不大,旗下幾家醫藥企業的體量和行業影響力也不突出。
2008年,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組了原屬河南駐馬店市國資委的全資企業天方藥業,后者成為其醫藥板塊中銷售額最大的實業企業。天方藥業集團是上市公司天方藥業第一大股東,持有其39.61%的股份。
重組天方藥業后,中國通用旗下的醫藥業務主要包括三塊,分別是中國醫藥,天方藥業集團以及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醫藥更名自“中技貿易”,之前主要從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業務,主營業務包括工程施工及醫藥、醫療器械銷售等,中國通用持有其61.1%股份。
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公司旗下包括中國醫藥電子商務公司、武漢鑫益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通用康力制藥有限公司等制藥企業。據中國通用網站介紹稱,醫藥控股有限公司是集團開展醫藥投資并購業務、進行投資項目運營管理、整合集團內外部醫藥資源的主要平臺,致力于集團醫藥板塊的擴張。
“集團旗下的醫藥資產并不大,還分屬3家公司,擁有2個上市平臺,2家公司還存在同業競爭,整合
勢在必然。”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2010年,中國醫藥營業收入合計62.56億元,其中醫藥貿易48億元,優勢明顯。天方藥業主營業務為抗生素原料藥生產,2010年營業收入為27.6億元,其中醫藥工業13.36億元,醫藥商業14.25億元。針對旗下兩家上市公司業務重疊的情況,通用集團在天方藥業2010年年報中承諾,在3-5年內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該人士表示,中國通用可能將在中國醫藥和天方藥業當中選擇一家,作為集團醫藥業務唯一的上市平臺,同時也將集團內尚未進入上市公司的醫藥資產,也就是醫控公司旗下幾家醫藥資產注入,以完成醫藥板塊的整體上市。“選擇中國醫藥作為整合平臺的可能性更大。”
此前也有市場人士分析稱,天方藥業持股60%的、河南最大醫藥流通企業河南省醫藥公司可能劃給中國醫藥,而中國醫藥旗下的醫藥制造資產可能會劃入天方藥業,以便兩公司分別發展醫藥流通和制造兩個板塊。
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只是一些資產的騰挪,完全可以通過買賣交易解決。無需停牌30天,應該是大手筆的重組。”
或讓渡殼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是在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儀器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海外經濟合作總公司、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國際廣告公司等六家原外經貿部直屬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
熟悉中國通用的人士對記者表示,正是因為從外貿起家,中國通用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雖然現金流比較充沛,但沒有很大的實業實體;雖然下屬有裝備機械和醫藥兩大業務,但沒有系統形成產業體系,集團一直謀求從貿易型向產業型轉型。
2008年以來,中國通用先后重組了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通用天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初步擴充了自己的實業產業體系。
目前,集團主業包括裝備制造、貿易與工程承包、醫藥、技術服務與咨詢、建筑地產等五大板塊。但中國通用旗下只有2家上市公司,全部屬于醫藥板塊,其他業務板塊下均無上市平臺。
“如果把醫藥業務整合到一家上市平臺,那多出來的那個殼資源可能會被分配給集團的其他產業板塊,比如裝備制造。”前述人士表示,從近期幾大醫藥集團重組整合的方式看,中國通用應該也會將醫藥業務整體上市,而不是修修補補的資產轉移。
目前,醫藥行業整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吸收合并方式,如
上海醫藥以換股方式吸收合并
上實醫藥和
中西藥業,并最終實現“新上藥”A+H上市;二是發行股份收購集團資產、股權的方式,如哈藥集團重整,重整結束后,
哈藥股份將成為集團整體上市的平臺,并控股
三精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