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22 0:00:00 來源:
未知
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進行性的代謝性骨病變,可導致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發生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現有的藥物治療可降低患者發生骨折的風險,減少骨量的丟失,但是不能重建受損的骨的微觀結構。因此,盡管使用了現有的治療藥物,但仍有很多患者會發生骨折,或發生骨折的風險仍比較高。人們迫切需要有新的、能夠改善骨結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其目標是進一步降低骨折風險。而日前獲準進入我國臨床的甲狀旁腺激素(PTH)藥物——重組特立帕肽[rh PTH (1-34)],不但可以增加新骨的形成,修復骨的微觀結構,改善皮質骨的幾何學,降低椎骨骨折發生率,同時也能降低非椎骨骨折的發生率。
作用機理
PTH是由甲狀旁腺分泌的,是血鈣濃度的一個重要調節因子。血鈣濃度下降可刺激PTH的合成與分泌。PTH有3個作用:增加骨鈣的釋放;減少從腎臟清除的鈣量;刺激產生1,25 (OH)2D3(可增加鈣吸收)。
雖然PTH的一個主要作用是刺激破骨細胞吸收骨質,但是有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成骨細胞系的骨原細胞是PTH的一個主要作用靶位。
PTH間斷用藥可增加成骨細胞的數量,增加骨的形成。實驗顯示,成熟大鼠成骨細胞數量增多的原因是刺激了沒有骨轉換活動的骨膜細胞,讓它們像成骨細胞一樣發揮作用。
有研究報告,給小鼠每日注射1次PTH可延長成熟成骨細胞的壽命,其作用途徑是:預防細胞凋亡,從而增加成骨細胞的數量,加快骨的形成速度,增加骨量。
PTH對骨骼的影響取決于全身用藥的方式。PTH每日用藥1次可通過優先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而不是破骨細胞的活性,刺激在小梁骨和皮質骨表面形成新骨。PTH的這種作用可迅速增加骨量,使骨轉換指標升高。通過增加新骨的形成,PTH可改善骨骼的微觀結構,增加骨量,提高骨強度,從而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雖然有很多因子參與了骨的形成過程,但是破骨細胞分化因子(RANKL)的選擇性下調以及刺激成骨細胞分泌骨保護素(OPG)似乎起到了關鍵作用。相反,內源性PTH持續過剩,如重度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由于對骨吸收的刺激大于對骨形成的刺激,所以對骨骼有害。
臨床研究
在一項有1326名患者(其與新發椎骨骨折有關的基線因素和血25-羥基維生素D的值都相似)參與的研究中,與安慰劑組相比,特立帕肽20μg治療組和40μg治療組患者發生≥1次新的椎骨骨折的相對風險分別降低了65%和69%。
在另一項有1637例絕經后婦女參與的骨折預防試驗中(1326例有可評價的基線X光片和復查的X光片,其中有55人至少發生過1次新的中度或重度椎骨骨折。患者與新發椎骨骨折有關的基線因素和血25-羥基維生素D的值都相似),與安慰劑組相比,特立帕肽20μg治療組和40μg治療組患者發生至少1次新的中度或重度椎骨骨折的相對風險分別降低了90%和78%;發生≥2次新的非椎骨脆性骨折的相對風險分別降低了53%和54%。
在骨折預防試驗中,治療組間不良事件的總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98)。與安慰劑組相比,特立帕肽20μg/d治療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總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7)。
各治療組頭暈發生率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頭暈是最常報告的神經系統不良事件,報告頭暈的患者安慰劑組有33例(6.1%),20μg組有50例(9.2%),40μg組有44例(8.0%)(P=0.144)。
20μg組的惡心和頭痛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似,有3%的患者報告了腿部痙攣。40μg組受試者報告的惡心和頭痛明顯多于安慰劑組(P<0.001)。40μg組的腿部痙攣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似。
有126例患者(7.7%)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安慰劑組32例(5.9%/544例),特立帕肽20μg治療組35例(6.5%/541例),特立帕肽40μg治療組59例(10.7%/552例)。
研究討論
臨床前研究表明,作為一種合成作用藥物,PTH間斷用藥有可能刺激成骨細胞和骨的重建。臨床試驗證實,PTH間斷用藥能夠迅速、大幅度地提高骨密度(BMD),預防新的骨折。
PTH對于
男性和
女性都有效,對原發性骨質疏松和糖皮質激素誘發的骨質疏松都有效。
綜上可知,PTH可改善皮質骨和小梁骨的微觀結構,從而改善骨的生物力學特性,降低新發骨折的風險。
相關鏈接
治療和預防骨質疏松癥藥物根據其作用機制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骨吸收抑制劑,另一類為刺激骨形成的藥物。抑制骨吸收藥物包括:雌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雷洛昔芬,易維特),降鈣素和雙磷酸鹽(阿侖磷酸鈉,利塞磷酸鹽,唑來磷酸鹽等);刺激骨形成的藥物包括氟化物(能夠顯著增加骨密度,但是在增加骨密度的同時,其脆性也顯著增加導致骨強度的下降,現在已經不太使用),甲狀旁腺激素。其他還包括一些聯合作用機制的藥物:活性維生素和雷尼酸鍶等。同時,所有存在骨質疏松風險的婦女都被推薦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