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23 0:00:00 來源:
未知
前段時間,“八毛門”事件以患兒最終在武漢同濟醫院花費2.4萬元手術根治塵埃落定。家長手書感謝及致歉信,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沖動,并向深圳市兒童醫院致歉。這,恐怕多少出乎網民們的意料。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相信醫生的話,認為醫生只是為了賺錢?不少專家不愿透露姓名,卻道出了個中原因:消費者對醫院或其背后的醫療體制嚴重不信任甚至反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處方藥營銷中的一些非正常手段,比如回扣、重視客情關系等問題成為這種不信任的推手,病人很自然地認為,高費用治療是醫生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考慮。很多時候,醫藥營銷人員也認為,醫生對治療方案和用藥的選擇更多考慮經濟利益和情感因素。在醫生的處方驅動力模型中,醫生的認同與3個方面有關系,分別是情感、利益和專業推廣。在筆者詢問銷售人員這3點哪一點更重要時,很多人的回答是“利益”。其實不然,橫看成嶺側成峰,很多事情在乎我們自己怎么看待問題。
處方藥營銷的推廣模式還是應該走專業化學術推廣的道路,從“八毛門”事件,我們可以體會到醫生內心的真正訴求,即以最合理的診療方案解決病人的疾苦。未來,處方藥營銷的贏家必定屬于那些專業的、學術化推廣的企業,因為這才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
不敢也不會
處方藥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專業的
代理消費市場,人命關天,因此,也決定了其推廣模式的專業化。特別是國家法律逐漸對醫藥行業推廣行為的規范,學術推廣在處方藥推廣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最早進行學術推廣的
企業為楊森,其引進了醫藥代表推廣制度,受到了廣大醫護人員的歡迎,醫藥代表及學術會議也成了其推廣的亮劍。隨后,其他企業競相模仿,將原來以推廣產品為主的學術會議演變成了促進醫療水平、提高生活質量與推廣產品雙贏的活動。
近幾年,很多國內制藥企業向外資制藥企業學習,組建了自己的銷售推廣隊伍,通過大量聘用一些外資企業人員,甚至通過專業學術推廣機構的學術外包,做了很多專業化的學術推廣活動,包括獨立組織召開大型的學術推廣會議,參與專業學會舉辦的學術年會,組織學術論文的發表與評比等等,甚至很多學術活動的組織、策劃比外資企業還好。但奇怪的是,雖然國內制藥企業做了很多學術化的活動,但若我們問醫生:“您覺得外資企業學術,還是國企、民企學術?”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肯定是外企學術啊!國企還是不學術,頂多是偽學術!”
這種現象值得反思。筆者作為某國內制藥企業的南中國區銷售經理,最近協訪了區域內的很多醫藥代表(有來自中心城市,也有來自地級和縣級城市),發現一些共同問題。雖然企業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市場推廣計劃,要求代表如何專業化地給醫生講解產品,如何正確地傳遞產品的關鍵推廣信息,并且制作了相應的用法用量卡交給代表使用,但遺憾的是,沒有多少代表敢和客戶講這些信息,或是有技巧地談這些內容。換言之,代表面訪客戶的能力不足,有時候是不敢講,更多時候是不會講。
以下場景很常見,代表見到醫生的第一句話通常是:我們的產品可以治療什么疾病,如何好,您應該如何使用,請您多多支持等等。再如,代表一見到醫生,立刻出示用法用量卡,要求醫生按照卡片上寫的那樣使用。
這些做法讓醫生特別反感,這樣的面訪能讓醫生覺得我們很學術嗎?
勤能補拙
一些省區經理在和筆者溝通時總是說時間不夠用,特別是輔導代表的時間不夠用。很多代表很想做好,很勤奮,可就是不會跟客戶說,不知道該怎么說,或者根本沒有機會恰當地表達我們的學術觀念。筆者認為,這是很多
醫院達不到理想銷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公司是不是在走學術推廣的路線,絕不僅僅在于它有沒有召開幾場大型的學術會議、參加過多少學會的活動、發表過多少學術論文,很關鍵的一個因素是,它的醫藥代表是不是在進行專業化的學術拜訪,有時候這一點更重要。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以下幾項工作必須長抓不懈:
1.制作產品推廣的專業化話術模板。設定常規拜訪遇到的場景,給出
標準化的拜訪模板,做成醫生、代表一問一答的形式,方便代表記憶、背誦和演練。使用這種模板也有流程,最好的方式是:先設定背景,讓大家先做角色演練,一個背景至少做3組,然后統一點評,告訴大家此背景的專業話術模板。最后請兩名同事分別扮演醫生和代表,按照標準模板進行演練,談自己的體會。
2.銷售協訪后的角色演練。對剛協訪過的情景重新演練,討論如何講得更專業、更學術。
3.周例會、月例會一定要進行面對面銷售技巧的演練,反復演練,即使只做一組或者兩組的演練也沒關系。
4.培訓。能夠節約時間、強化面對面銷售技巧輔導最好的方法是集中輔導。運用此法需滿足兩點要求,一是足夠有潛力的醫院,代表做了2~3個月就是不上量,主管或省區經理協訪發現,代表欠缺面對面拜訪技巧;二是地區經理、主管共同參與培訓,一定要讓每個人演練過關,可以考慮請真實的醫生做考官,完全實戰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資企業能做到醫生非常認可的學術化也非一日之功,如果我們能夠踏踏實實沉下心來、真正地練好內功,輔導我們的代表做好每一次的面對面拜訪,筆者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國企、民企處方藥營銷也能真正地實現專業化、學術化。(作者:左華)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