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安徽兩省發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64人感染,河南104人感染。安徽衛生部門稱,此次感染中發現的丙肝陽性患者均在河南永城一家診所接受過靜脈推注治療,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河南官方稱出事診所為通過規范審批的合法診所。(11月30日《京華時報》)
看病難看病貴的窘境“壺”還沒開,看病不安全又“粉墨登場”,人們在為看不起病痛心困擾時,又得為看起病后的安全而焦慮,此情此景此境,叫人民群眾情何以堪?
雖然“真兇”有待查處,但是或明或暗的跡象顯示感染的原因是不安全注射引起,既然如此,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徹查該診所及其負責人,若醫學檢測后情況屬實,那么就應該嚴懲當事人,同時政府方面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對患者經行免費醫治,安撫群眾,維護社會穩定等等。這樣看來應該理所當然?似乎是個完美的結局?
非也,這樣一來就又掉進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窠臼當中。且事例中顯然的貓膩還有待政府部門給個說辭。一是既然稱出事診所為通過規范審批的合法診所,為何該診所負責人又不是村醫,沒有在市衛生局備案?不是村醫的人怎么又在村醫給人看病?這樣豈不是自相矛盾?二是不換針頭的危害連常人都知道的常識為何這個“神醫”不知道?群眾有沒有反應?為什么沒被查出?三是注射的藥水、配的口服藥有沒有被定期檢查?
針對這些猜疑,玩味之后無不是指向一個矛頭,那就是醫藥監管在哪里?事后諸葛亮一下,假如監督監管到位,醫藥監管部門定期檢查該診所,不換針頭還會持續多年嗎?后堂配的藥還會神秘嗎?更進一步說,這一次群體性的丙肝疫情感染還會發生嗎?
其實近來醫藥界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央視接連曝光藥品利潤高達2000%、6500%后,隨之又出現了云南師宗縣人民醫院攤派快到期抗生素的丑聞,再加上如今的丙肝疫情,而何嘗不是醫藥監管亂象后的惡果呢?
每一件事發后,我們總強調于立法,著重于改革,卻忽視了最嚴重的監督管理問題。譬如虛高的藥價,如果監管步步為營,及時有力到位,那么醫藥公司、醫院、醫生以及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等各個環節利益均沾何來的“契機”?而我們總怪罪于以藥養醫機制,藥品價格招標成為我們的出氣筒。
醫改的重點是解決民眾反應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但核心之一的患者看病安全問題不應當被忽視。希望此次的丙肝疫情能夠倒逼出政府部門加大對醫藥的監督管理,整頓醫藥市場,同時對醫療體制做深一步的改革。(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
(來源:四川新聞網)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