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24 0:00:00 來源:
未知
都知道藥價高,但藥價到底有多高呢?藥店里賣的那些藥,你知道它們的進價到底是多少嗎?近日,一個名為“降藥價”的網站給出答案:進價為10.5元的藥品,零售價竟高達109元……采訪中,讓記者驚訝的是,衛先生因為公布藥品底價接連收到各種各樣的恐嚇信,甚至有人揚言要找人關他的網站。衛先生告訴記者:“從網站12月1日上線開始,我就接連收到很多醫藥銷售公司的恐嚇信。12月3日那天,一家醫藥公司打來電話要求我把他們的產品信息給刪去,否則就找人關我的網站。”衛先生說,底價查詢公布后,確實給一些醫藥公司帶來銷售壓力。(12月14日《揚子晚報》)
當下藥價虛高,究其病根,一是老百姓只知曉零售價卻不知道出廠價,藥價的透明度很低。 二是往往監督起來“得不償失”,對藥價虛高的知情者大多不愿監督,甚至于不敢監督。
對癥下藥,須以“2價1金”治藥價虛高。
所謂“2價”,藥價主管部門應明確規定,藥品包裝盒上,都得既標出廠價,也標零售價,兩價之間,允許合理的利潤空間。但如果“凍瘡膏零售價22.8元,網上顯示的進貨價為2.2元”,這樣的“2價”一標出,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你這個藥價里“水有多深”,也便于監督。
“好馬配好鞍”,“2價配1金”。所謂“1金”,也即政府相關部門該設立藥價虛高的“舉報有獎基金”。如果是出廠價里水分過多,藥企內部有人舉報,就給予重獎,獎得舉報者不怕“被下崗”;如果是零售價與出廠價之間水分過多,有人舉報,就給予重獎,獎得舉報者不怕打擊報復而“愿意舉報,敢于舉報”。
舉報有獎具體到報道里這位衛栢興(化名)先生,起碼應該一次性獎勵人民幣50萬元,既包括“舉報成本”,也包括“風險收入”;看起來,這“50萬元”獎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相對于破解億萬民眾的“看病貴”,這也是“一本萬利”。
現在的問題,政府主管藥價的相關部門,不是不知道藥價虛高的癥狀,不是不知道病根,也不是不知道對癥下藥,很有可能是“不敢下手”,所以,也便有了長此以來的“看病貴”。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