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27 0:00:00 來源:
未知
12月8日,重慶啤酒(28.45,0.00,0.00%)發布了控股子公司重慶佳辰生物工程公司研發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的進展,市場對于“治療性(合成肽)乙肝疫苗”II期研發揭盲進展的失望之情,很快在資本市場上有了強烈表現。14日,重慶啤酒開盤繼續跌停報47.86元,至此已連續5日跌停。
而對于重倉持有該股的基金和券商等投資者來說,噩夢還將繼續。
基金“逼宮”
在重慶啤酒的一路跌停中,基金公司尤其是大成基金損失慘重。據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截至第三季度末共有9只“大成系”基金重倉持有重慶啤酒達到4495.15萬股,分別是大成創新成長、大成財富2020、大成優選、基金景福(0.748,-0.01,-1.84%)(0.772,0.00,0.00%)、大成精選增值、大成景陽領先、基金景宏(0.760,-0.01,-1.81%)(0.778,0.00,0.52%)、大成核心、大成行業輪動,合計持有股數達到449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近10%。如果“大成系”此前沒有拋售,按照13日的收盤價格計算,四個交易日其浮動虧損就已經達到了12.5億元。
大成基金公司接連發布估值調整公告以應對贖回壓力,12月8日起對重慶啤酒調整后的估值價格為59.09元;13日,再度將重慶啤酒的估值調整為47.86元。期間,大成基金難以克制冷靜,在12日發布公告,聲稱作為重慶啤酒的主要流通股股東之一,要求重慶啤酒向上海交易所申請股票停牌,直至信息披露完整、充分——這被冠以A股市場首例基金“逼宮”上市公司停牌的事件。
有分析人士將大成基金逼宮的舉動注解為:“轉移市場注意力”,集體重倉的方式本身就有“豪賭”之嫌,給基民造成的損失仍在不斷拉大,對此大成基金也應該作出解釋說明。
專注于中美兩國醫療風投的維梧創投管理合伙人趙晉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創新產品失敗的風險本來就很高,投資者對于醫療產品的投資需要專業判斷,投資醫藥產品更是一個長期過程,其中風險應該充分考慮。
“如果重慶啤酒乙肝疫苗研究受挫,我一點不覺得吃驚,”他說,“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如果每年受理100個新產品申請,通過率僅有8%,在中國也大概是如此。”他認為,重慶啤酒應該做更完整的披露,而機構也應該對投資者在商業判斷和技術判斷上作交代。
據2011年基金三季報統計,多達19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出現了重慶啤酒的身影,合計持有市值為31億元。除大成基金外,富國基金公司今年三季報顯示,旗下4只基金重倉持有重慶啤酒,合計持252.13萬股,持倉最重的一只基金占資產凈值的4.24%。國泰基金公司旗下的國泰小盤也重倉持有重慶啤酒88.5萬股,占基金資產凈值的4.04%。
市場猜測認為,相關基金公司為應對重慶啤酒事件導致的持有人贖回,可能會賣出其持有的其他重倉股。而其他基金公司也可能會搶先拋售手中持有的相同個股。而且眼下正值決定各基金年度排名的最后時間段,這些個股股價的變動或將引起基金凈值排名變化,這將引發其他基金經理搶先行動。事實上,從近幾個交易日看,重慶啤酒的下跌已經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相關基金公司重倉的醫藥股均出現大幅下跌。
渤海證券分析師黃向前報告認為,由于重慶啤酒連續無量跌停,出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基金將被迫拋售其他股票套現來應對贖回,這將勢必打壓其他重倉股的價格。三季報顯示,萊寶高科分別是大成精選增值和大成行業輪動的第三大重倉股,海南海藥(18.77,-1.21,-6.06%)(24.17,-0.13,-0.53%)是大成財富管理2020的第五大重倉股,王府井(31.50,-0.22,-0.69%)(33.49,0.51,1.55%)是大成創新的第五大重倉股,康美藥業(11.18,-0.34,-2.95%)(12.14,-0.33,-2.65%)是大成景陽領先、核心雙動力的第一大和第三大重倉股。他建議投資者對重倉這些股票的基金謹慎回避。
機構“豪賭”
一只新藥品一旦成功將帶來巨額暴利,但是醫藥研發成功率極低,有很高的風險性,如前文提到的一些機構投資者集體殺入一個上市公司,實屬罕見。公募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專業能力,受眾理財,分散風險。而上述做法,已經違背其投資邏輯,這已經不是基金公司的投資方式,而像散戶的豪賭心理。
2007年,市場對于重慶啤酒乙肝疫苗的未來便已存異議,“一只新藥品要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實驗,投入大量的資金,即使這樣,成功率還是很低。國外搞一個乙肝疫苗投資上億美元,都沒結果,國內的公司沒有這么大的投資和科研實力想搞出一個新疫苗,很難。”當時廣州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曾這樣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們公司里有著在醫院長期工作經驗的醫藥分析師,當時認為乙肝疫苗不可能成功,“我們不看好重慶啤酒”。
而此后,重慶啤酒每隔幾個星期,便發公告表示最近公司實驗有幾個實驗樣本表現良好。“從正常的公告角度,這點實驗結果根本沒必要,”深圳某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說,“這樣做是因為重慶啤酒和某基金達成默契,為了確保公司股價不下跌,而不間斷地發布利好,而且該基金旗下某基金經理曾經不小心賣出部分重慶啤酒的股票,結果被領導要求寫檢討。”
“如此重大的投資,基金需要到上市公司詳細調研,溝通,而且要取得上市公司的配合。如果沒有跟上市公司關系搞好,就重倉殺入,怎么可能?”北京某機構研發部總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如果僅僅是旗下一只基金買入,還可以理解,如此密集的資金買入,不排除此前和上市公司存在默契。”
11月25日之前,重慶啤酒成交量最高在500萬股左右,到停牌前一天的11月25日,成交量突然暴漲至1576萬股,公司股價也從當日的漲停板回落,11月26日即告停牌。
上述私募人士猜測,此次爆發“重慶啤酒事件”很可能是雙方關系破裂,現在重慶啤酒突然公布實驗結果,從重慶啤酒發布利空的交易量看,有些先知先覺的機構,做到利空公告發布之前,提前出貨,而上述提及的一些基金公司明顯沒提前獲知消息。
據媒體報道,大成基金醫藥研究員在上周四便飛赴重慶,與重慶啤酒進行交涉溝通。多日下來,盡管進展不大,但大成一直都在竭力要“討個說法”。
“其實基金的如此操作一直比較普遍,比如華商基金和華夏基金的重倉中恒集團(10.55,-0.11,-1.03%)(11.66,-0.04,-0.34%),只是他們做到和上市公司溝通較好,能夠及時逃離,基金管理公司的風險內控機制其實這十年沒有多大的進步。”上述私募認為,“重慶啤酒和中恒集團操作路徑類似,就是講故事,拉高股價,或增發圈錢或高位出逃,在故事破滅前,基金一直充當了幫兇。”
大成基金2009年進入重慶啤酒時,其持有的重啤成本約18元/股,按最近收盤價計算,大成基金仍有接近3倍的利潤。12月8日,重慶啤酒的市盈率為182倍,股價為72.95元。但如果按照青島啤酒(32.41,-0.58,-1.76%)(33.68,0.07,0.21%)與燕京啤酒(13.07,-0.14,-1.06%)(13.79,0.04,0.29%)20倍左右估值來計算,那么重慶啤酒的股價應該在8元?10元左右。股價要回歸合理估值,重慶啤酒需要漫長的跌停。
券商踩雷
在市場上尚在猜度重慶啤酒還有幾個跌停時,《中國經濟周刊》發現遭遇重啤“黑天鵝”的除基金外,還有東北證券(12.00,-0.23,-1.88%)(12.77,-0.34,-2.59%)副總裁郭來生領銜的資管產品,總共5只集合理財產品中居然有4只持股在8.5%以上。
上述4只集合理財產品三季度末總持股不過372.4萬股,不過它們的凈值縮水幅度卻排在所有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末尾,不比受創的基金們好多少。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東北證券副總裁郭來生管理的東北證券2號和東北證券融通一期分別持有重慶啤酒55萬股和23.5萬股,占其凈值比高達8.5%和9.40%,位列持倉第二和第一位。重慶啤酒復牌重挫后,讓原本表現尚可的東北證券2號上周近一周凈值在264只集合理財產品中排237位,融通一期更是名列倒數第一。
今年5月20日新成立的融通一期,在中報公布時并未購入重慶啤酒,但三季度難抵“疫苗神話”誘惑,高位買進重啤23.5萬股。重啤復牌后股價已由81.6元直線滑落至59.09元,而整個三季度重慶啤酒的成交均價不過67.64元,這也意味著融通一期已經被套了。
此外,東北證券5號產品也由郭來生管理,因11月17日剛成立還未公布其持股公告,未知其會否再度重倉重慶啤酒。
除了郭來生外,東北證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明威管理的另外兩只集合理財產品東北證券1號、東北證券3號也同樣重倉重啤。東北證券1號三季度末持有271.4萬股,占其凈值比9.57%,是其產品的頭號重倉股;東北證券3號持有22.5萬股,占凈值比9.18%。上述兩只產品最近一周排名也相應跌至倒數第二與倒數十五名。
東北證券總共5只集合理財產品,共有4只“踩地雷”。業內人士分析東北證券應該也會跟隨基金的操作,下調估值以應對贖回壓力。至本刊截稿,東北證券未公開任何應對措施。
券商踩雷在今年不是頭一次,今年4月,因一季度重倉處于瘦肉精漩渦中心的雙匯發展(68.24,-1.39,-2.00%)(73.00,0.40,0.55%),致使由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陳光明親自管理的東方紅4號和東方紅5號兩只集合理財產品排名同類倒數。雙匯“瘦肉精事件”已經成為多家基金公司的滑鐵盧,東方證券向來表現出色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受到波及。
此前雙匯發展等事件,由于大量基金進駐,可以聯合抱團敦促公司采取措施,而此次涉及重慶啤酒“踩雷”的基金公司、券商數量并不多,其結果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