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30 0:00:00 來源:
未知
在被譽為“最徹底醫改樣本”而向全國推廣的安徽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醫藥改革的重慶模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昨日(12月29日)上午,全國第一家藥品交易所——重慶藥品交易所(以下簡稱藥交所)正式啟動了基本藥物和醫療器械的上線交易,至此,藥交所實現非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和醫療器械“全覆蓋”。醫療機構與藥品生產企業、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將在這個政府搭建的第三方醫藥全流程電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上進行公開透明的直接交易。
在昨日的上線交易儀式上,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藥交所提高了市場的透明度,是藥品市場反腐敗、阻止灰色交易最好的武器。
“因為多個廠家掛網,用藥單位選擇的靈活性更高,在給虛高的藥價降溫的同時,也能避免價格虛低帶來的質量安全隱患。”長期關注醫藥改革的四川天府醫藥企業競爭力促進中心主任許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悉,重慶藥品交易所交易主體實行會員制,按“質量優先、價格合理、量價結合、規范配送、限時結算”的基本思路,實行電子掛牌交易。藥交所董事長劉高清稱,目前已有2500多家國內外醫藥企業進場交易,會員注冊總數超過5500家。非基本藥物掛牌品規超過兩萬個,累計交易訂單40萬筆,日均交易量達3000萬元。自今年5月非基本藥物全面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已超過50億元,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價格與去年相比平均降幅達28%。
按照重慶市政府的構想,重慶范圍內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部通過藥交所進行藥品、醫療器械采購。此外,重慶市政府還鼓勵部隊醫院、民營醫院、個體診所、零售藥店“進駐”重慶藥交所。
今年取得的成績讓藥交所有了更大的“野心”。“全年藥品器械掛牌品規數量達到8萬個,實現交易品種和重慶市場的全覆蓋,交易量超過100億元。”談及2012年的發展目標,劉高清顯得雄心勃勃。記者了解到,在剛把基本藥物和醫療器械納入交易范疇的第一天,首批上線交易的器材就達到200個品種,5000多個品規。
不過許雷也向記者表示,藥品交易所并不能從本質上解決“看病難,吃藥貴”的難題。作為“中間商”的醫藥流通企業利潤僅占藥價比例的很小一部分,削減中間環節難撼“高藥價”之本。高價藥的本質是“以藥養醫”,與流通環節關系不大。而“以藥養醫”體制下形成的醫藥代表、醫院、醫生等環節的灰色收入,才是目前藥價構成中的最大部分.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