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10 0:00:00 來源:
未知
臨近年關,最令胡明煩惱的兩大難題,一是沿用自2008年的蕪湖市公立醫院藥品招標的中標目錄范圍狹窄;二是蕪湖市的藥品中標價格較安徽省的中標價格更低。
胡明是國藥控股蕪湖有限公司(下稱國控蕪湖)的總經理,其所在的國控蕪湖是負責蕪湖市公立醫院配送藥品的3家配送商之一,負責給以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主的蕪湖市第一醫療集團配送藥品。
蕪湖的制度設計是,大型的配送商中標后,通過與當地的各個醫藥生產企業的代理商(人)交涉,要求對方讓利20%,也就是要醫藥代理商在藥品中標價的基礎上再降價20個百分點,藥管中心只付給配送商藥品中標價的(即醫院銷售價)80%,另外的20%由藥管中心扣除運營等費用后,通過考核等方式補償給醫院。
“蕪湖模式”主要是為了擠壓不良醫生的灰色收入和醫藥代理的利潤,因而阻力也主要來自這兩個群體,一些不良醫生和醫藥代理勾結,利用政策漏洞,將讓利20%的負擔反推到配送商身上。
配送商只能自己倒貼這20%,藥品配送的行業利潤率本就很薄,“暗戰”之下,更易虧損。蕪湖中標的3家配送商中,2家處于虧損狀態,另外1家也只是勉強維持平衡。
在2012年1月5日舉行的“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長陳竺將“按項目付費”的醫保支付方式和運行多年的“以藥養醫”機制稱為中國衛生系統兩大“毒瘤”。
在推行多項醫改試點的醫改重鎮蕪湖,正在推行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推行的“零加成”無疑是最有可能2012年在300家縣級醫院推行的政策,被視為“以藥養醫”這顆毒瘤的解決之道。但試點表明,現行的“蕪湖模式”不能破解醫藥代理和醫生(醫院)的利益聯盟,反而因為觸動了醫生和醫藥代理的利益,而遭到其聯手反制。配送商眼前面臨的問題,雖可修補,但“蕪湖模式”并非破除“以藥養醫”的靈丹妙藥。
胡明所面臨難題的解決,非其一己之力所能及,只能寄希望于年后的政策調整。一方面,通過就具體藥品與醫院談判,解保障配送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節后蕪湖市將成立藥事委員會,擴大蕪湖公立醫院用藥的可選范圍。
蕪湖模式
蕪湖的醫改主政者將藥品銷售的“零加成”作為“醫藥分開”的重心,列為“2011年必須完成的任務”。根據蕪湖市藥品醫用耗材管理中心(以下稱藥管中心)的官方資料,從2011年10月1日零點起,蕪湖市及市轄4縣16所公立醫院的藥品實行“零加成”銷售,自此蕪湖市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的一座在公立醫院全面實行藥品“零加成”銷售的城市。
2011年10月1日,蕪湖市的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零加成”,醫院藥品的進價和銷售價完全一致。醫院不再像從前一樣,按一定比例收取藥品加成。在此之前,蕪湖的藥品加成率在2008年已下調至10%,低于通常的15%。
在蕪湖,公立醫院的改革方向是通過“醫藥分開”來解決“以藥養醫”的難題。其具體措施就是,取消了醫院原來的固定比例藥品加成,通過醫院的藥品“零加成”來切斷藥品銷售和醫院之間的直接利益聯系,再從流通環節中,擠出一部分利潤補償給醫院。
但其運作模式與上海的“閔行模式”相類似,將以前的“暗補”(對醫生和藥劑人員的商業賄賂)變成了政府(藥管中心)掌管的“明補”,只是壓縮了某些環節的利潤空間,改變了分配方式。就本質而言,醫療機構的利潤依然來自藥品的銷售,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開”。
在2008年,蕪湖市就成立了藥管中心,接收了市屬8家參加改革的公立醫院的藥品購銷權及其藥劑人員的人事、工資等關系。醫院藥房改為藥管中心下屬的藥品調配中心,醫院只提供用藥信息資料和用藥需求,不再經營藥品。
但在全面推行“零加成”之前,蕪湖又改變了這個實行三年多的藥房和醫院分離的模式,將原劃歸市藥管中心管轄的各醫院藥房轉回醫院,接受藥管中心和醫院的雙重領導。根據蕪湖市衛生局局長韓肅和藥管中心主任馮英的觀點,“醫藥分開”的關鍵在于切斷藥品銷售和醫生處方行為之間的利益聯系,而不在于將藥品銷售和醫院“物理上隔開”。
2011年10月開始的“蕪湖模式”就是將市、區、縣的公立醫院劃分為三家醫療集團,每一醫療集團的用藥作為一個包,以邀請招標的方式,為每一個包招取一家配送商。再由配送商承諾在蕪湖市公立醫藥中標價的基礎上,讓利20個百分點,并保證藥品供應。
胡明所在的國控蕪湖正是3家中標的配送商之一。此次在蕪湖中標的這三家藥品配送企業的規模在全國居前列,但之前在蕪湖并無基礎,都是通過并購當地企業完成的布局。
胡明本人經營醫藥企業多年,在蕪湖當地的醫藥行業內頗有基礎,在其原有公司被國藥控股收購后,在新成立的國控蕪湖擔任總經理。上任伊始,就遭遇了“蕪湖模式”的“零加成”暗戰。
暗戰20點
馮英認為,招標包中的藥品可分為“骨頭”和“肉”兩類:醫藥代理在當地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原研藥和價格已經較低,利潤空間有限的普藥屬于“骨頭”,配送商很難從代理商手里獲得20%讓利;而這兩者之外的“臨床促銷品種”,讓利空間大,可以獲得30%以上的讓利。兩者可以將整體的折扣拉平至20%。
胡明雖認同馮英的觀點,但他同時表示,因為燃油、人工等各方面成本的上漲,20個點的讓利承諾對于配送企業壓力很大。在蕪湖中標的3家配送商中,九州通和上海醫藥都處于虧損狀態,國控蕪湖的年凈利潤率只有“不足1個百分點”。
根據蕪湖第二人民醫院院長何思忠的分析,在藥品從生產商至臨床使用的諸環節中,醫藥代表的利潤和醫生的“灰色收入”彈性最大,其他環節利潤率低且彈性小。“零加成”之后,藥價的20%也主要由這兩個環節擠出,阻力自然就主要來自這兩個群體。
首先是,此輪蕪湖的公立醫院“零加成”改革所用的藥品中標品規(或產地)和價格來自2008年藥管中心在安徽省藥品招標采購平臺上得招標結果,當年執行的是“一品兩規”的政策。按照胡明的說法,按照“一品兩規”招標,結果中品規較少,可選范圍也就小;且時過境遷,有些中標的品種甚至“已經停產了”。
所用藥品目錄相對狹窄,立即被博弈的對立方所利用。
一些在當地對某些藥品具有壟斷代理權的代理商,拒絕讓利20個百分點。因為一個通用名的藥品只有兩個品規(或產地),使得醫藥代理實際上處于相對壟斷地位,負責讓利20個點談判的配送商缺乏議價能力。
何思忠證實了這一情況,他介紹說,蕪湖二院的常用藥品有900多種,其中有40~50種出現了配送困難,“大部分是原研藥”。但他表示醫院的正常用藥未受影響,因為配送商可以按“市場價格”獲取藥品。
何思忠所說的按“市場價格”獲取藥品正是胡明面臨的最大難題。“假如我們藥品供應不上,醫院可以到外面采購,20%由我們公司來貼?!焙髡f。何、胡兩人所指的是,保障藥品供應的應急采購預案中規定,如果指定的配送商無法保障藥品的配送率,醫院可以自行采購。
這就給一些醫藥代理和醫院人員留下了操作的空間。他們互通聲氣,開始有意識地沖擊這一制度。一方面,醫藥代理拒絕讓利,甚至拒絕供應某種藥品;另一方面,與之相通的醫生(或醫院)又指定要用這種藥品?!斑@樣我們的藥品供應就沒辦法做下去。”胡明說。
苦等政策調整
蕪湖的政策制定對于流通環節的讓利空間留有余地。根據馮英的介紹,招標文件中規定的讓利范圍是10%~20%。10個百分點的讓利下限與2008年之后蕪湖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率相當,是此次改革的底線。“但中標配送企業都是取了20%的高標準來應標?!瘪T英表示。
配送企業之所以要以讓利20個點的條件應標,主要是看中當地的市場份額并預期政策會有調整?!皫资叶枷胝碱I蕪湖的醫藥市場份額,政府說了只有三家能占領。配送企業眼前有兩條路,招標招不中,企業肯定死掉;招中了,雖然虧損,但至少目前不會死掉。先把陣地攻下來,看的不是現在,是未來。一年之中,盼望著政府再出個什么新的政策?!焙髡f。
“蕪湖模式”暴露出此等問題后,政策上亦有調整的跡象。對于某些藥品,蕪湖政府開始允許配送商和醫院談判,增加2008年中標目錄之外的品規,保障藥品配送率,并報藥管中心備案,并計劃在年后,成立藥事委員會,對2008年的中標目錄進行增補,以減少醫藥代理的壟斷能力,給予配送商更大的議價可能。
2008年的招標結果不僅品規數量較少,價格也較安徽省的中標價格低。按官方說法,2008年進行的蕪湖8家公立醫院所需基本藥品招標采購中,2055種藥品的中標價與基本限價相比,綜合降價幅度達31.4%。
因為蕪湖市的中標價格低于安徽省的中標價格,采用蕪湖市中標價的市屬8家公立醫院的藥品價格低于安徽省其他地區,甚至低于采用安徽省中標價格的蕪湖市下屬各縣的價格,使得一些醫藥代理為了維持同一地區內同一藥品價格一致,而寧可放棄蕪湖市場,也不愿供應藥品。這是胡明面臨的第二大難題。
作為藥品配送商的胡明們,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等政策調整。他們正在觀望,安徽省藥品新一輪招標會不會價格上升?!拔覀兎治?,最終會有一個統一的價格?!焙髡f。
在醫藥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胡明覺得,醫生從藥品獲得的灰色收入很難改變,很難扼殺掉。
應該允許其存在,但促使其透明化和規范化?!岸髿⒉坏艟椭荒苁鑼А⒁幏??!?
新聞背景
蕪湖率先推行“零差價”
從2011年10月起,安徽省蕪湖市16家公立醫院全面取消15%的藥品加成,在全國率先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2011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頒布實施的第三年,也是新醫改的收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