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12 0:00:00 來源:
未知
國內醫藥市場不斷壯大,而國內藥企創新能力則依舊薄弱。國內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化學生物制藥公司——先聲藥業董事長任晉生對記者坦言:“來自我們公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球TOP200新藥里面,沒有一家中國藥企。”不過,這一問題也正得到業內的高度重視,“十二五”期間藥物創新被列入產業發展重點。
資金是本土藥企研發掣肘
本土藥企新藥創新能力的薄弱已持續很長時間,一直以來,談起新藥研發,都鮮有本土藥企的聲音。相較全球排名前五位的藥企每年用于研發投入達到銷售12%以上的比例,中國藥企的研發投入平均占比還不到5%,而前者的年銷售額多半都是在200億美元以上。
據了解,資金問題是中國藥企新藥創新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據任晉生介紹,先聲藥業歷經12年研發創新的全球首個小分子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艾得辛已于日前正式全球首發上市進入臨床使用。而此次艾得辛的上市也耗資數億元人民幣、歷經12年之久。據悉,艾得辛已獲得被譽為中國醫藥領域“兩彈一星”的SF-DA1.1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也被納入國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項目。
政策扶持有望改變現狀
即便如此,國內藥企要列入全球TOP200新藥名單,任晉生認為,或仍需8-10年。
與新藥研發薄弱現狀相矛盾的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很快將接近或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藥品市場,而且隨著醫改的深入,中國醫藥市場會越來越大。
此現狀正得到業界的重視。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加大對創新藥物的研發投入,中央財政將對“重大新藥創制”下撥資金100億元、配套資金300億元。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新藥研發過程的相關費用還比較低,而且我國的疾病種類比較多,這在臨床試驗時就降低了采樣成本。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新藥開發成本僅是西方發達國家的1/25左右。
記者也了解到,2011年被業界稱為是“新藥的爆發期”,除了先聲藥業之外,還有恒瑞藥業的恒揚以及貝達藥業的凱美納等相繼獲得一類新藥證書。此外,現在我國有16個一類新藥獲得證書,24個品種正在申報,有近500個有希望的新藥正在進行研究。
相關鏈接
諾獎得主加盟廣藥研發團隊
新快報訊記者龐倩影報道記者日前獲悉,為增加研發實力,廣藥集團日前正式聘請生理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弗里德·穆拉德博士出任廣州醫藥研究總院院長,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出任該院榮譽院長。首期資金池達1億元的廣藥“大南藥”創新基金也同時啟動。據悉,這些世界頂級“外腦”的加盟,將為中藥走向國際再次起步前行,這也是我國藥企首次引入世界頂級的新藥開發團隊。
廣藥集團總經理李楚源表示,未來在研發資源整合方面,廣藥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創新項目都將打包進入廣州醫藥研究總院,由穆拉德研發團隊進行把關。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