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醫藥產業兼并重組望加速
中國虎網 2012/1/14 0:00:00 來源:
未知
2012年醫藥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在政策引導下更加深入,這一年將成為醫藥企業迅速做大規模、提速發展的重要戰略年。
醫藥產業兼并重組有望加速
進入2012年以來,醫藥產業的兼并重組開始提速。
昨日,中國醫藥、天方藥業同時披露資產重組事項事宜進展。公告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為實際控制人通用技術集團、中國醫藥及天方藥業之間的資產重組。而1月10日,上海醫藥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維藥業有限公司與上海金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日前簽訂投資協議,中西三維獲得金和生物51%股權,將加大對抗腫瘤原料藥領域的投入。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向記者表示,指出推動并購重組是醫藥商業的工作重點。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2012年醫藥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在政策引導下更加深入,這一年將成為醫藥企業迅速做大規模、提速發展的重要戰略年。
提高行業集中度
據付明仲介紹,未來幾年將成為醫藥行業并購高潮期。從國際上看,工業化發達國家的醫藥商業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藥品批發整合快于零售,制藥會相對滯后于批發。在新醫改環境中,國家希望加快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級。
此外,新版GMP標準也將推動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去年1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十二五”時期藥品安全工作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強調到2015年,藥品生產必須100%符合新版GMP要求,留給藥企的時間只有4年。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長王者雄向記者表示,提升行業整體質量管理水平是實施新版GMP的重點。“希望能通過實施新版GMP完善相關政策,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結構調整。也希望那些產品結構好、市場潛力大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事實上,長期以來,我國醫藥行業一直處于“小、散、亂、差”的格局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產品同質化等問題一直困擾醫藥行業,既不利于集約化運營和降低生產成本,也不利于市場有序競爭。
“通過并購重組優勝劣汰等方式進行產業鏈的整合,才能解決產業集中度偏低的問題,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醫藥企業協會相關人士這樣表示。
醫藥行業重組并購活躍
自2011年6月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后,我國醫藥行業收購兼并和聯合重組日漸活躍。
去年一年,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并入中國醫藥集團,華潤集團重組北京醫藥集團等項目順利實施,一批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迅速擴大規模,實現了產業鏈整合和業務布局調整,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組織結構優化。此外,華東醫藥、康芝藥業和科倫藥業等上市公司熱衷收購重組,解決產能矛盾,加快產品或結構調整。
值得關注的是,據記者調查,2012年預計出臺的政策規劃包括《中藥產業“十二五”規劃》、《醫藥包裝行業“十二五”規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醫療器械產業科技發展專項規劃(2011-2015)》等,醫藥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在政策引導下更加深入。
重組涉及吸收合并 中國醫藥天方藥業繼續停牌
中國醫藥(600056.SH)、天方藥業(600253.SH)1月12日晚間雙雙發布延期復牌公告稱,雙方與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通用技術集團之間的資產重組可能涉及吸收合并事宜。
兩家公司原計劃于1月16日復牌。但此次披露的公告稱,該重組預案的相關事項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涉及層面比較廣,方案的商討、論證、完善及向有關部門咨詢所需時間較長,公司股票1月16日起繼續停牌。
2009年通用技術集團入主天方藥業,對于其通過集團內部體系的資產重組而解決旗下公司同業競爭問題,市場早有預期。早在兩公司首次發布籌劃重組公告時,便有市場人士預測,天方藥業控股的醫藥流通企業河南省醫藥公司或將在此次重組中劃給中國醫藥,而中國醫藥下屬的醫藥制造資產或將劃入天方藥業,兩家公司將分別發展醫藥流通和醫藥制造板塊。
根據此前披露的數據,中國醫藥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6.37%至1.736億元,天方藥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5.09%至3987.88萬元。
因通用技術集團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兩公司股票自2011年11月16日起停牌至今。
停牌前,中國醫藥股價為20.24元;天方藥業股價為6.84元。
哈藥股份重組方案獲批 大股東踐諾核心醫藥資產上市
哈藥股份今日公告,公司收到證監會相關批文,核準公司向大股東哈藥集團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的相關事宜,證監會同日還核準豁免哈藥股份要約收購三精制藥的義務。
2008年9月,哈藥股份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時,大股東哈藥集團做出系列承諾,要點之一就是自本次股改方案實施之日起30個月之內向哈藥股份提出以非公開發行或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注入優質經營性資產及現金資產的議案,并在法律法規許可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促使資產注入事項在自本次股改方案實施之日起36個月之內實施完畢。至今日公司公告,大股東如約履行股改系列承諾。
資料顯示,本次標的資產的交易總價為54.82億元,其中三精制藥標的資產對應的交易價格為38.12億元。公司本次股票發行價格為18.10元/股,本次擬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為3.03億股。此次哈藥股份向哈藥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哈藥集團所持生物工程公司標的資產和三精制藥標的資產,收購完成后,哈藥股份將持有生物工程公司100%股權,持有三精制藥的股份比例將由30%上升至74.82%,替代哈藥集團成為三精制藥的控股股東。三精制藥2009年、201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7.48%和18.65%,生物工程公司2009年、2010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51.38%、33.48%。上述標的資產的交易規模和凈資產收益率均可以滿足哈藥集團對哈藥股份的股改承諾要求。此外,哈藥集團于2010年1月28日在二屆七次董事會上提出并通過了《關于向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入經營性資產的議案》,并于2011年2月11日經哈藥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符合哈藥股份股改完成后30個月內提出注入優質經營性資產的議案的時間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組備受市場關注的是重組后哈藥股份和三精制藥的獨立性問題。對此,公司表示,重組完成后三精制藥將成為哈藥股份的子公司,哈藥股份與三精制藥仍然是保證各自獨立性的上市公司。在公司大股東的協調下,在研發、采購、銷售等方面,制定保證各自獨立性的措施。哈藥股份將在整體規劃產業及產品開發布局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各子平臺功能,由各子公司按照自身定位及產業優勢獨立進行產品研發工作。本次重組完成后,哈藥股份的規模化經營愈發明顯,公司將進一步整合采購等環節性資源,發揮公司的整體優勢,增強公司的談判能力,降低采購成本。本次重組不會對三精制藥的人員獨立、資產完整、財務獨立、機構獨立和業務獨立產生影響,三精制藥仍具有獨立經營能力,在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知識產權等各環節保持獨立。未來雙方在采購、營銷等方面的整合措施,均建立在不影響雙方獨立性的前提下。以提供共享平臺為主,集中雙方各自優勢,實現合作共贏,不會出現哈藥股份控制三精制藥的采購、銷售、研發等環節或侵害三精制藥利益的情況,確保雙方中小股東利益不受侵害。
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哈藥股份成為哈藥集團的核心醫藥平臺。哈藥股份將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綜合性醫藥龍頭企業,實現了從原料藥到制劑、化學藥、中成藥以及商業的全產業鏈發展,尤其在抗生素及OTC藥品領域的行業領導地位突出。此次注入的生物制藥類資產將為哈藥股份增加新的核心業務,填補哈藥股份在生物制藥方面的空白,進一步完善哈藥股份的醫藥工業產業鏈,在以依托完整產業鏈和規模效應實現哈藥股份行業競爭力和資本市場影響力的飛躍的同時,大大增強了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保證了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穩定。
中匯醫藥成2012重組第一股 棄制藥博弈城投運營
重組完成后,公司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由-319萬元變為1.35億元
中匯醫藥(000809.SZ)以重組后的新名稱和內涵迎來2012年,公司證券簡稱從1月4日起正式變更為“鐵嶺新城”,由制藥公司轉型為城市綜合運營商。
根據公告,公司分別向鐵嶺財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北京京潤藍籌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三助嘉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126,001,955 股、63,000,977 股、11,340,175 股;分別向羅德安和付駒非公開發行39,060,606股、12,600,195股購買其持有的鐵嶺財京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這些股份將于2012 年 1 月 5 日在深交所上市。
其中,鐵嶺財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承諾其認購股份自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北京京潤藍籌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三助嘉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羅德安以及付駒承諾其認購股份自上市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轉讓。
制藥營業利潤每況愈下
重組之前,公司主要從事藥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中匯醫藥表示,受所在行業競爭激烈、原材料成本價格上漲較快、產品品種單一老化等因素影響,公司近年來成本逐年上升,其中主要是銷售費用大幅增長,利潤卻逐漸下滑。
2010年公司雖然實現了營業利潤769,904.64元, 但占銷售比例較大的產品均為處方用藥,相對單一,OTC產品相對較少,同時公司新藥的前期市場投入大,風險高,不利于公司長期發展。過去3年來,公司2009年營業利潤出現虧損,2010年營業利潤僅有70多萬元,2011年1-6月營業利潤-382.72萬元,凈利潤為-319萬元。
公司認為,由于產品缺乏創新,銷量難以繼續增長,同時銷售壓力巨大導致費用高企的情況難以在短期內改變。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轉型成為城市綜合運營商,利潤將大幅度提高,業績下滑、競爭力不強、規模較小的現狀將得到徹底的扭轉。
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改寫為1.35億元
重組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鐵嶺經營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鐵嶺市財政局;邁特醫藥不再是公司控股股東,同時封瑋等7名自然人不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本次交易的發行對象中,羅德安為京潤藍籌的實際控制人,兩者構成一致行動人,所持股份合并計算。除此之外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
同時,中匯醫藥的利潤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2010年年度營業收入由交易前的14,921萬元增至110,326萬元,增幅為639.38%,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由交易前的292萬元增至46,316萬元,增長超過157倍,每股收益也由0.025元增長至1.26元,增長超過49倍。
2011年1-6月份的營業收入由交易前的7,999萬元增至39,572萬元,增幅為39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由交易前虧損287萬元增至盈利13,500萬元。
目前,中匯醫藥重組“開門紅”唯一的瑕疵即400萬股票的質押問題。
怡和集團(公司原第一大股東邁特醫藥的控股股東)承諾,如果中匯醫藥在資產交割日后存在任何沒有披露的負債,則怡和集團應當向中匯醫藥以現金全額補償。邁特醫藥承諾在交割日前,將其持有的中匯醫藥 400萬股股票質押給鐵嶺財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作為怡和集團未能履約時對中匯醫藥的賠償、補償,質押期限為 12個月。
但由于邁特醫藥這400萬股票在交割日前已做質押,因而暫時不能質押給鐵嶺財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目前雙方就股票質押事宜正在協商處理中。公司稱,這不會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實施造成實質性障礙。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