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蘭州1月16日電(記者張文靜)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醫學寶庫中一朵奇葩的藏醫藥學近年來在甘肅省一些藏族聚居區得到重視和發展。多個藏醫院的成立逐漸滿足了廣大農牧區患者對藏醫藥服務的需求,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但是,甘肅的藏醫藥事業在經歷了蓬勃發展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隨著現代醫藥對藏醫藥的沖擊越來越大,在繼承傳統和現代發展、藥材資源保護和利用、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出現了一系列矛盾。
藏醫藥成農牧區患者就醫首選
改革開放后,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藏醫藥逐步走出民間、走出寺院。1976年以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如夏河縣、碌曲縣,相繼成立了藏醫藥醫療機構。1981年,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也成立了縣級藏醫院,集中開展藏醫診療工作和藏藥制劑生產。
中國藏藥醫學植根于青藏高原藏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與藏民族獨特的宗教、哲學、天文、民俗等緊密相聯,有2000多年的傳承發展。“因此同屬高海拔地區、有豐富的藏醫藥資源的天祝縣、夏河縣等藏民族聚居區有發展藏醫藥事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天祝藏族自治縣藏醫院院長張扎西嘉措說。
張扎西嘉措表示,藏醫所用藥物多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溫差、強日光的高原地帶,藏藥配方組成多為草本植物,其成本低,操作簡便,療效高。尤其藏醫療法中的放血療法和藥浴療法在治療消化系統、心臟血管系統、類風濕疾病等方面有獨特功效。
天祝縣衛生局黨委書記劉永祥介紹,藏藥醫學的應用逐漸得到拓展,不但得到藏區患者認可,而且越來越多的外地患者在了解藏醫療法后,也愿意主動尋求藏醫幫助。
“治療方法簡單有效、收費低廉成為一些患有風濕病、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選擇藏藥的主要原因。”劉永祥說。
藏醫藥發展遭遇瓶頸
甘肅藏藥因其治療風濕等疾病獨特的效果得到患者認可并有所發展,同時也離不開藏族聚居區、甘肅省政府及國家給予的政策、資金、教育等扶持。
2008年4月,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工業強省戰略,將中藏藥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七大產業,加大了對藏醫藥投入。2008年11月,國務院制訂的支持青海、甘肅等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以及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穩定經濟的政策中都提出了支持藏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措施。2009年4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局局長周壽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對藏區發展藏醫藥產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藏醫藥服務已納入城鎮醫保和農村合作醫療之中,減輕了患者的醫療費用。
除了政策等利好措施的扶持,甘南、天祝等地還通過成立藏醫藥開發研究機構和創辦藏醫藥教育機構,開展藏醫藥教育和人才培養。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甘肅先后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甘肅中醫學院藏醫學院、甘南州藏醫藥研究院、天祝藏族自治縣藏醫藥開發研究所等院校機構開展藏醫藥教育,培養藏醫藥人才。
目前,甘南、天祝等地已基本形成了藏醫藥資源基地、藏醫醫療、藏醫學教育、藏醫藥研究、藏藥生產、營銷等多位一體的藏醫藥發展體系,并延伸到了科研、生產、旅游、種植等多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各項政策支持下,甘肅藏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制約其繼續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藏醫藥研制開發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鏈,現有藏醫藥機構自身發展的能力有限,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引進外資的條件尚不具備,爭取大項目的能力還不夠,產業發展的基礎脆弱,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
張扎西嘉措認為,目前,藏醫藥研制開發資金不足。藏醫藥研制開發的投入機制尚不完善,招商引資渠道不夠通暢,大量科研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科研項目無法及時實施,研制開發工作總體進展緩慢。
其次,藏藥材資源保護工作難度加大。藏藥材資源的研究、開發、利用和保護不到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藥材生長的大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壞,資源優勢受到威脅。野生藏藥材資源保護工作還涉及到農、林、牧、扶貧等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工作難度大。
專家還認為,針對藏醫藥文化的保護力度還不夠。受資金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藏醫藥文化保護工作未能受到應有重視,一些名老藏醫的學術成就未得到及時整理和總結,許多傳統的藏藥制作工藝未能科學傳承,一些較高難度的藏藥材炮制工藝沒得到很好的繼承,藏醫藥古籍部分散失,藏醫藥所用的傳統器物、工具丟失損壞,民間驗方、效方未能及時挖掘整理。
多管齊下促藏醫藥可持續發展
甘肅省藏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院長楊宏權表示,作為一個現代醫學門類的藏醫學正在逐步形成。但甘肅藏醫藥要實現產業化開發、企業化管理、規模化生產、市場化營銷仍需一系列政策的扶持。
一些藏醫藥專家認為,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藏醫藥產業化開發的扶持力度,有發展藏醫藥條件的縣區應將藏醫藥產業化開發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重點培育,在全縣重點發展項目及藏區專項中加大藏醫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度,改善藏醫藥加快發展的產業條件。
張扎西嘉措等認為,藏醫藥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應強化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通過培訓、培養、招錄等方式引進一批藏醫研究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和民間優秀藏醫,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的藏醫藥梯級人才隊伍,并將制定中長期人才培養規劃,有計劃、有重點的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重點選送一部分中青年骨干到西藏、青海等地進修深造。
此外,基層藏醫院及藏醫藥開發研究機構應強化藏醫藥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擴大藏醫藥服務范圍,完善覆蓋城鄉的藏醫藥服務體系,發揮藏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大力推廣藏醫藥適宜技術,提高藏醫藥服務能力。
目前甘肅各地藏醫院、藏醫藥研究機構等還應提高藏醫藥科技研發能力,深入搜集、挖掘、整理民間驗方、效方,研制開發新型藏藥制劑,用先進技術、設備與工藝對部分藏藥制劑進行劑型改造,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并在藏藥制劑研制生產基礎上,加快臨床療效顯著藏藥的研制和生產開發,提升藏醫藥產業的科技含量。
“基層藏醫院要堅持特色立業,深化藏醫藥產業化開發在傳承中創新,并加強藏醫藥資源保護和藏藥準字號報批工作。”張扎西嘉措說,“同時,還要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鼓勵集體、個人、企業在當地投資進行藏藥材種植,擴大藏藥材種植規模,有效保護野生藏藥材資源。”
與此同時,專家還建議,藏區相關部門應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大對藏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藏醫院的辦院條件;鼓勵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資助藏醫藥事業的發展,建立藏醫藥發展基金,積極利用外資和捐助發展藏醫藥事業,以全面促進藏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