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17 0:00:00 來源:
未知
昨天,北京市人代會舉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新聞發布會,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表示,北京今年將進行醫療資源布局結構調整,其中環五環將布建包含21家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帶,預計2015年將全部建成。
環五環建優質醫療資源帶
韓曉芳表示,鑒于目前北京優質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現狀,今年,北京將進行資源布局和結構大的調整,將在環五環左右布局一個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帶,現已在建設21家醫院。
這21家醫院將均具備三級大醫院水平,預計2015年全部具備服務能力。
她介紹,目前10個遠郊區縣都有區縣醫院,加上亦莊,政府將通過加大投資和硬件建設,11家醫院將形成具有較強醫療服務能力的區域醫療中心。另外,城區將不再新建大醫院,都將選址郊區。
鼓勵社會辦醫新政上半年出臺
目前,東西南北城的優質醫療資源覆蓋鏈已初具雛形。
比如,過去屬醫療資源匱乏的南城現在有了同仁醫院的亦莊院區、天壇醫院、廣安門醫院托管的大興區中醫院等;即將新建的醫療資源有通州國際醫療城、順義友誼醫院分院、昌平的未來科技城。
總的概念是核心區資源將向外擴散。韓曉芳表示,這樣既方便百姓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也可以緩解城中心區的交通擁堵問題。據悉,今年內,積水潭醫院的回龍觀分院計劃投入使用。另外,鼓勵社會辦醫新政上半年將出臺。未來希望非基本醫療服務由社會資本承接。
今年農民工將享生育險
市人力社保局新聞發言人宋豐景表示,今年,擬將目前在北京穩定就業的150萬農民工,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范圍。
目前,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體系已經做出具體的方案。屆時,原先僅享受住院醫療保障的農民工,將統一納入城鎮職工社會醫療保險體系。
另外,外來農民工納入職工生育保險今年也將實現。
焦點
八成患者負擔將下降
今年兩到三家公立醫院試點推行“醫藥分開”
本報訊韓曉芳表示,北京今年將率先選擇兩三家公立醫院試點推行“醫藥分開”。
她說,試點醫院將進行藥品收入的結構調整,從依靠“賣藥”轉為以醫療服務為主。“將從利益上切斷藥品收入與
醫藥收入的關系。從機制上解決醫院多開藥、多賣藥的利益沖動。”
據悉,目前北京市醫療機構收入中,藥品收入比重約占50%,同時形成過度用藥、大處方、抗生素濫用等問題。
改革之后,患者的醫療支出結構也會相應改變。一方面通過規范診療行為,取消大藥房,減少開藥量,藥費將降低。與此同時,更能體現醫護人員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會有所上漲。
將解決醫生“紅包”問題
韓曉芳表示,已經過反復測算,保證百姓負擔不會提高。預計醫藥分開新政實行后,80%以上的基本醫療的患者負擔會下降,體現基本醫療服務回歸公益性。但是對于看專家等,支出可能會持平或者有略增。
韓曉芳稱,切斷藥品與醫院收入的聯系后,將繼續切斷與醫生收入的聯系,“就是解決紅包問題”。
她表示,首先要理順財政補償機制,從而逐步調整醫院分配制度,這樣,醫護人員拿到的報酬將更加合理,收入將逐步提高。
另外,藥品、
醫療器械的采購也將進一步改革機制,擠掉“中間費用”,讓藥品價格回歸合理。
遠郊區縣將遠程問診
針對遠郊區縣農民就醫問題,市衛生局副局長雷海潮表示,北京市正在研究村醫加強建設的意見,擬將村醫整體納入新農合體系。
雷海潮表示,將為地處邊緣和深山區的居民推行遠程診療服務。遇到疑難病癥時,可通過視頻連線與對口大
醫院的專家進行在線的病情交流和問診。
關鍵詞
社區地下空間到期不得再租
北京社會辦主任宋貴倫昨天表示,今年,將跟民防部門對接,把地下空間利用起來,作為社區居民包括老年人和兒童作為放學之后的場所,改善社區居民活動空間小的問題。
他解釋,北京的地下空間設施過去大多都是用于出租,目前市政府已下決心逐步將其騰退,規定租戶到了期限之后,不再續合同。目前,地下空間正在逐個進行騰退,完成騰退后將交給街道和社區,主要用于給社區老人、小孩提供文體活動場所。
騰退后的地下空間管理和所有權仍在民防,但使用權將由經營轉變為公益。此外,今年北京將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倡導機關事業單位向公眾開放文化、體育功能設施等。
養老老年人優待暫不降門檻
目前,北京對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發放優待卡,此前有消息稱可能會調整至60歲以上。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新京回應,短期內老年人優待門檻暫不做降低調整。
李新京表示,主要原因是支持老人的福利事業要靠財政資金保障,但目前國家的財政體制是“分灶吃飯”,地方財政收入納入本地政府預算,因而對京籍老年人的優待屬于北京市政府資金支持。是否擴大優待范圍,需要更深入、細致的調研。
李新京介紹,今年將著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規范化,主要舉措是出臺一系列居家養老服務的相關標準。包括出臺家庭養老護理服務單位、社區托老所管理辦法等。
此外,今年北京市將研究擴大高齡特困老人救助范圍,適時提高救助金標準,由原來的500人擴大為2000人,救助標準由原來的600元提高到1000元。
文化名家引進不受學歷限制
針對北京引進文化
人才的新政,市人力社保局新聞發言人宋豐景介紹,將為文化名家、文化名人等人才開辟綠色通道,同時,北京將探索在文化領域、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建立新的評價機制。
宋豐景表示,文化名家將主要立足于社會評價和專家評價相結合。比如名演員、名導演,名制片不一定有很高的學歷,但是有很大的社會關注群,社會評價高。
此外,北京還將專門對此成立一個評審委員會,由評審委員會的專家對近年來,某人才在社會文化領域的影響力如何做出判斷。
宋豐景坦言,對于文化創意類人才,原先的評價程序不太適應目前文化發展要求。比如根據工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