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17 0:00:00 來源:
未知
歷時三年、50余次易稿的北京公立醫院改革即將出臺,其中核心將解決醫藥分開的問題,具體措施包括調整醫藥收入結構、改變財政投入方式、理順財政補償機制、改革醫療器械藥品采購機制等,并將充分發揮醫管局的作用。這是市發改委委員、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昨日在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消息。
由于醫藥加成的存在,目前在醫療機構的收入中藥品收入大概占一半。“各方面都在反映這個機制造成過度用藥、大處方、抗生素濫用等問題,醫藥分開改革第一步要切斷與醫院收入的聯系,其后繼續切斷與醫生收入的聯系,解決所謂的回扣、紅包問題。”韓曉芳透露,解決紅包等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是要理順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在未來的公立醫院改革方案中,北京市將選擇五家市屬三甲大醫院先行試點醫藥分離。
在財政投入方面,韓曉芳介紹,新的公立醫院改革方案將從過去所謂醫院花錢、財政買單的方式改變成合理界定“政策六項投入”的職責,即財政全面負擔的費用只包括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離退休人員經費、公共衛生服務和政策性虧損等六項核心費用,醫院政策性虧損將結合醫院以公立性為主的考核體系標準,不是跟醫院收入掛鉤進行補償,也不是跟醫院的直接虧損掛鉤進行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真正體現醫生和護士的診療價值,新的公立醫院改革方案還將理順財政補償機制,逐步調整醫院分配制度,讓醫生和護士拿到合理報酬,逐步提高醫護人員的收入。但為了切斷紅包收入,政府部門還將同步改革醫療器械、藥品的采購機制,把中間的公關費用擠出來,讓藥品價格回歸合理。
對于管辦分開成立醫改局的舉措,韓曉芳表示,管辦分開可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在老百姓看病更安全、減輕負擔方面會發生很大的作用。以前管辦不分的時候,醫療行為的規范確實存在問題,醫院在質量、安全、效率、醫患關系等基礎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弱項。
醫改三年來,北京市共投入540億元,整體支出增速高出政府公共預算支出。三年來,老百姓看病減輕負擔的比例超過20%,整體報銷比例已經達到70%,直接為老百姓減負50億元左右。去年,北京通過規范診療行為,次均住院費用和次均門診費用首次出現下降。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