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2/27 0:00:00 來源:
未知
通過出臺扶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建立中醫藥服務和管理考核制度,甘肅省走出了一條既充分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又減少群眾支出的中醫藥特色醫改之路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句順口溜道出了過去甘肅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心酸。如今,這樣的日子已漸行漸遠。
醫改近三年來,甘肅省按照建立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的總體目標,在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五項重點改革的同時,堅持突出中醫藥服務特色優勢,走中醫藥特色的醫改之路,既充分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又能節約政府投入和群眾支出,取得了醫藥費用下降、服務模式轉變、群眾得實惠的顯著效果。
“三三制”凸顯資源優勢
甘肅是中藥材資源大省,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甘肅是“中華醫學之祖”岐伯、“針灸鼻祖”皇甫謐的故里,敦煌醫學和武威漢代醫簡蜚聲中外。甘肅中藥材資源也十分豐富,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等著稱全國,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全國第一。
“中醫簡便驗廉,能解決問題,花錢還少。”甘肅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分析,在新一輪醫改中,國家提出并實施了公共衛生均等化項目,但沒有實施基本醫療均等化項目,單純依靠西醫很難實現城鄉基本醫療均等化。“中西醫并重,特別是發展中醫,才是實現城鄉基本醫療均等化的最好手段。”劉維忠說。
通過建設,甘肅中醫藥服務體系正在實現全覆蓋,而且建立了中醫藥服務和管理考核制度。在鄉鎮衛生院,要求中醫就診人數占總就診人數的1/3以上,中藥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1/3以上,中醫藥收入占總收入的1/3以上。
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害中,甘肅運用中醫小夾板固定、中藥外洗、中藥內服、針灸、按摩、推拿、火罐等方法,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青海省領導稱贊,“甘肅中醫創造了災難醫學奇跡”。
甘肅舟曲泥石流救災時,甘肅發放中藥湯劑40多萬人次,在防治傳染病、預防抑郁癥、凈化水質等方面收到奇效。國家中醫藥局領導認為,甘肅省利用中醫藥在災區大范圍預防疾病是一次創新舉措,意義重大。
甘肅省決定在新農合中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提高20%,起付線降低30%;各級財政提高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的床位補助標準;積極創建中醫特色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等。
甘肅省衛生工作會議近日在蘭州召開,會議提出要以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省協議》和甘肅省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重點,堅定不移地走中醫藥特色的甘肅醫改之路,推動中醫藥工作跨越式發展。
“要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服務全省醫改大局。”甘肅省副省長咸輝強調,進一步挖掘扶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潛力,支持中醫藥服務滲透到疾病防控、應急處置以及醫療救治等各個領域,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