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2/27 0:00:00 來源:
未知
人民網·天津視窗2月27日電: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補償機制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推進醫藥分開、管辦分開。有業內人士表示,社區醫院不設藥房是國際慣例,我國應與國際接軌,以規范藥店的發展,促進醫藥真正分開。如果醫藥實現分離,原來醫院15%的藥品收入加成利益將間接惠利于民,患者購藥成本或可再降1成。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如果實現醫藥分開,對于醫藥商業連鎖公司以及醫藥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醫藥產業競爭環境也將會變得更為公平。
連鎖藥店或成最大收益者
近日,記者走訪天津市多家藥店了解到,如果藥店承擔了醫療機構的藥房作用,藥店銷售額將成倍增長。“近年來,很多零售藥店出現銷售負增長,如果醫藥實現分離,將為連鎖藥店帶來轉機。”天津一家連鎖藥房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醫藥實現分離,藥品將真正實現市場化運營,雖然會增加零售藥店之間的競爭,但對于藥店業的規范以及降低藥品價格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有數據顯示,2011年1-10月份,國內近一半的零售藥店銷售增長主要依靠新開門店來帶動,部分門店甚至出現負增長。新醫改鼓勵大病去醫院,小病去社區,且已經實行藥品零差率,藥店的優勢和作用在逐步淡化。探索社區醫院的處方流向社會連鎖藥店,是國家鼓勵門診處方流向社會藥店的第一步,商務部意在引導醫藥商業終端做大做強。
美國、加拿大等諸多國家門診都沒有賣藥的慣例,依照國外經驗,社區醫院只配備急診用藥,而門診用藥則由社會藥店承擔。老百姓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表示,城市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首先應實施醫藥分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設藥房,醫生開具處方后由附近社會零售藥店調配銷售,并由醫療保險機構按規定報銷,這樣可使資源合理配置,節省財政投入。
醫藥分離凈化購藥環境
消費者劉女士告訴記者,家人每次感冒發燒去醫院看病,醫生開的藥都不太一樣,但都比較昂貴。“為了少花點錢,我往往在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沒有大問題,自己再去藥房買些藥。”劉女士表示,如果醫藥可以分開,醫生只負責看病,患者自行購藥,這樣勢必會降低看病成本。
天津一小型藥企負責人劉哲表示,我國有藥企上萬家,但多半都是中小型企業,并且憑借“關系”存活。
“目前普藥同質化嚴重,同類藥物積壓普遍存在,誰得到了醫院的特別關照,誰就能多掙些錢。小藥企通常會將價格壓得很低,在同類型藥物不同利潤面前,醫生往往會選擇相對利潤更為豐厚的藥物。醫藥分離,在市場化競爭下,性價比更高的便宜藥將真正惠利于民。”劉哲說。
實現分離應加速醫改
醫藥分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靜偍表示,醫改已經變成了社會問題。“醫藥分離就意味著取消了目前醫院15%的藥品收入加成,而這一部分的利潤在醫療機構中分量不小,如果醫療體制不改變,即使表面上取消了藥品加成,醫院也會通過其他渠道獲利。”吳靜偍說。
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表示,如果其他方面不進行配套改革,特別是公立醫院從組織、結構、管理、經營和性質方面不改變的話,在中國當前發展階段,財政、編制、醫保等各種傳統行政手段還對公立醫院進行約束的前提下,簡單通過醫和藥分開來解決舊的計劃經濟制度下形成的以藥養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見習記者 黃碩)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