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2/29 0:00:00 來源:
未知
甘肅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中藥材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全省現有藥用植物、動物、礦物1527種,屬于國家382個重點品種的有276種,被稱為“中國藥基因庫”。但就是這樣一個“中藥資源大省”,依然處在“大資源小產業”的怪圈。
人物:美國中藥聯商會會長劉源凱
美國中藥聯商會會長劉源凱是美國華人醫藥發展的推動者,為中醫藥在海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昨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回顧中醫藥在美國的近200年歷史,從華人早期移民時美國人對中醫藥的零星接觸,到近代由于現代醫學發展而引發的對中醫藥一概排斥,又到尼克松訪華后掀起的“中醫熱”,可以看到在中國已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醫學,已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生根發芽,且有所發展。然而,面對近年來銷量猛增的國際植物藥制品市場,素有“草藥大國”之稱的中國植物藥市場占有率卻不敵美、德、日、韓等國。據統計,目前國際市場上每年植物藥的銷售額高達16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中藥僅占其中的不足5%,中藥在美國市場也面臨同一處境,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學的中藥系列標準規范。一直以來,中草藥(包括中成藥)在美國只是作為食品及營養補充劑的形式入口及經營,缺乏如藥品般的嚴格檢查和監控,在衛生、重金屬含量和安全性方面未能為消費者帶來必需的信心,而不少同類型的成藥中,消費者寧愿選擇價錢貴數倍的日本產品,如胃仙U、日本救心等。
“中藥不同于西藥,也不完全等同于植物藥,國際上還沒有公認的中藥標準,因此,加快建立符合中藥特點的、科學的、能為國際公認的現代中藥標準刻不容緩。”劉源凱說,中藥現代化是提升中藥產業的重要途徑。中藥的標準化,包括中藥飲片的標準化、中成藥的標準化和中藥材的標準化是中藥邁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沒有中藥材的標準化,就不可能有中藥飲片的標準化和中成藥的標準化。中藥標準化最基礎的是中藥材的標準化。中藥材是生產出來的,因此,中藥材的標準化必須考慮中藥材的生產,而中藥材的生產必須規范化才能生產出來符合標準的中藥材,中國國內GAP種植基地、GMP加工廠的發展、壯大、普及,是中藥材標準化的重要和唯一的途徑。
人物:日本株式會社內田和漢藥原料部馬嘯銘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醫藥傳入日本歷史悠久。中成藥在日本叫漢方藥。在昨天下午舉行的“隴藥海內外醫藥市場戰略論壇”上,來自日本株式會社內田和漢藥原料部的馬嘯銘做了題為《日本漢方藥市場現狀及發展方向》的演講,也為隴藥發展提供了好的經驗。
馬嘯銘介紹說,日本80%的中成藥原料從中國進口,但日本對進口食品要進行非常嚴格的農藥殘留檢查。為了保證讓消費者用上安全、放心的漢方藥品質,日本株式會社推進源頭追溯管理,并以合資公司的模式在中國設立中藥材基地,以確保直接從產地購進中藥原料,實現產地的透明化。此舉既明確了藥材是否地道,另一方面,一旦原料出現問題,馬上追溯到產地,使產地種植明確化,消除用戶的不信任感。此外,在檢驗中實施有針對性的確認檢驗,只需對用過的農藥進行農殘檢測,減少不必要的檢測費用。
通過日本漢方藥的實例,馬嘯銘認為,未來的中藥材更趨向于以公司為主導的藥材定向種植,這樣更利于質量的控制。他同時表示,甘肅有良好的地理環境,有享譽世界的道地藥材品種,如果在管理上吸收先進經驗,相信甘肅中藥產業將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