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3/6 0:00:00 來源:
未知
藥品降價了,但化驗多,
醫療器械又被濫用了。藥費和檢查材料費就像蹺蹺板的兩頭,“一頭升一頭降”,算下來,百姓看病仍然貴。
因此,有關專家建議治本之策是理順醫療費用構成,充分承認醫生的勞動價值,調動醫生合理診療的積極性,并進一步加強醫風醫德建設。
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的推行,藥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非藥費用”卻有所增加,一些極端的例子甚至令人咋舌:山東一名心梗患者接受了支架治療手術,先后被放進7個支架。一般來說,一個國產
心臟支架在
醫院的價格為1.2萬元,進口的價格通常為國產的2至3倍。如此算來,這個手術僅植入性器械費用就達10萬元左右。
與高得嚇人的材料費、檢查費相對應,有一些費用低得驚人:三甲醫院的專家號14元錢,一級護理每天9元錢、三個護士均分下來每人3元錢。醫療專家的培養往往是十幾年、幾十年的投入,一位職稱護士的培養也并非一朝一夕。“一高”“一低”的強烈對比,反映出人與物的價值背離。
這樣極端的事例固然有醫德醫風的問題,但制度的設計、價值的導向,更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不僅僅是解決被詬病已久的大處方等問題的癥結,也是解決目前化驗和醫療器械被濫用的關鍵。無論是“以藥養醫”,還是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都是“癥狀”而非“病因”。
對癥下藥,就必須理順醫療價格構成,就需要根據醫護人員診療
疾病、護理病患的復雜程度和耗費時間的長短決定其實際的勞動價格。我們相信,有合理的制度設計,醫院和醫生可以有足夠的成本空間和底氣來控制“非藥費用”,從而讓看病貴、不合理用藥、過度醫療逐步得到解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