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3/16 0:00:00 來源:
未知
昨天,由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哈特韋爾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知名教授朱托夫團隊與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亞太生物信號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隨后,哈特韋爾教授被聘為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名譽院長。
相關負責人表示,科研人員已經發現了眾多與重大疾病相關的生物信號。比如癌癥,目前的診斷技術下,很多患者在發現得了癌癥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治愈率很低。但是如果采用生物信號技術來進行診斷,找到與疾病相對應的生物信號,可以在癌癥早期發現病癥。判斷出患者的癌癥正處于什么階段,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治療方式,提高治愈率。
研究中心將作為全球生物信號研究合作組織在中國的總部基地,致力于亞太地區生物信號的研究開發,在中國建立首個重大癌癥(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和傳染病新型分子診斷技術及平臺,建立腫瘤和重大傳染病標本庫,以及建立第一座以臨床為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整合的個性化生物信號研發平臺。“我們將把生物信號的研究運用到臨床實踐中,為臨床提供一個全面的生物信號檢測方法。生物信號分析與疾病早期診斷關系是一個具有重大科學意義與應用價值的問題。”
對話
血液分子檢測平臺技術將在津實現轉化
記者:什么原因促使您選擇在濱海新區建立生物信號中心?
利蘭·哈里森·哈特韋爾:因為這里有合適的機會和條件,比如實驗場地,我們需要很大的空間,但是在美國那邊比較困難。另外,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團隊具有濃厚的國際化氛圍,我們溝通起來比較順利,這里的生物醫學科研水平很高,可以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此外,濱海新區的政府也很支持這個項目,非常熱情。
記者:哪方面的研發成果將首先在天津實現產業化?
利蘭·哈里森·哈特韋爾:我們想要找出有助于治療疾病的、有用的生物信號,而具體需要調查來決定。比如哪些疾病在中國是需要重點治愈的,根據調查的結果,我們會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我想首先應該會把關于血液分子的檢測平臺技術,拿到這里來實現轉化。診斷技術的研發周期不會像新藥研究那么長,一兩年應該就會有一定的成果,再花費一些時間來進行轉化。應該很快就可以用于臨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