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3/17 0:00:00 來源:
未知
近年來,中藥行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報道的影響,尤其是在美國上市的相關中藥企業的退市,更引發了投資者對中藥行業盈利能力的質疑。但中投顧問認為,中藥行業的盈利能力并沒有受到影響,相反,中藥產品的利潤率正在逐步提高。這是因為:其一,我國中藥產業呈現非對稱性發展,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銷售占國內醫藥市場的四成以上,市場基礎非常誘人;其二,中藥產品在國內擁有龐大的、固定的消費群體,中藥消費始終保持快速增長;其三,中藥行業的研發能力決定了生產的整體水平,促使相關產值大幅增長,2010年1~12月,全國中成藥累計產量近200萬噸,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21.63%。
中投顧問IPO咨詢部分析師楊文柳認為,中藥產業的長期發展動力是市場與政策的雙重驅動。從政策角度來看,中藥行業始終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十一五”期間,“中藥復興”成為國家戰略,行業發展獲得了更多的政策資源;2009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實施了《中藥品種保護指導原則》;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2.43億元用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標志著在后續的市場發展過程中,政策將始終維持著行業發展潛力。
但是,中藥市場的真正投資利好來源于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研發之利將成為我國中藥產業未來擴容的重要方向。
從外部的競爭主體來看,當前全球醫藥企業20強都已經成立了專門的中草藥研究中心,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在中國網羅中藥研發人才。
從內部市場競爭來看,同仁堂、太極集團、華潤三九、九芝堂等大的集團公司已經成為中藥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標桿。這意味著我國的中藥市場競爭更加趨于寡頭競爭,區域市場、細分藥材市場都將出現市場領跑者,決定了我國的區域市場盈利能力將出現集中化、分級化等現象。在政策扶持能力、市場份額相對穩定的現狀下,企業潛在的科研能力將成為甄選可投資的中藥企業的關鍵標準。
中藥因為藥食同源的基礎和臨床功效,決定了其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開發空間,并因此吸引了眾多的市場從業主體。除治療藥品外,中藥材還可以開發成保健食品、食品、飲料、化妝品、獸藥、中藥飼料添加劑等,這些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將為整個行業的投資收益帶來遠遠超過現行收益率的利潤來源。可以推斷,中藥市場未來的投資角度必然來源于研發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前把握研發之利將為投資贏得更大的收益回報。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