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4/1 0:00:00 來源:
未知
奚旭初
記者在寧波調查發現,各大醫院有不少病人拿著處方單,單子上蓋有“外配處方專用章”,到藥店配藥。一些醫院除了原有藥房,還在院內開了藥店。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醫院既要完成各項考核指標,又不想讓藥品收入“肥水流了外人田”,就在內部開起了藥店。(3月25日北京晨報)
“一院兩制”,寧波這些醫院琢磨對策的腦子要多聰明有多聰明。在徹底取消“以藥養醫”之前,對進院藥品加成15%賣給病人,自然是名正言順的事。而如果想賺得更多,那就要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了遏制過度醫療,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又對醫院有“藥占比”的考核指標。所謂“藥占比”就是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一般而言,今天醫院被允許的“藥占比”為45%。換言之醫院藥品收入超線,就是違規。如何才能既賺更多錢又不超紅線,寧波這些醫院給出的對策就是開藥店。
藥店開在醫院內,“肥水流進自家田”。本須從醫院藥房走的藥品,現在改由醫院藥店走。盡管藥還是那些藥,錢還是那些錢,但因為兩條路徑兩本賬,就再無超線違規之憂:“藥占比”還是45%,甚至可以不足45%,但醫院的錢卻不但沒少賺,且還可以越賺越多──既然藥店不受“藥占比”約束,賣多少藥賺多少錢自然悉聽尊便,而所有的取舍都得由醫院說了算。在“一院兩制”的背后,則是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無窮嘆息。
細細去想,自己開藥店或許藏著醫院更深遠的算計。從醫改的目標看,廢除“以藥養醫”是大勢所趨。彼時一到,藥品將會零差價。然而零差價管住的是醫院的藥房,藥房隔壁的藥房卻是市場化的。只要藥房這個載體在,那么在醫生開的處方上蓋一個“外配處方專用章”,不過是舉手之勞。廢棄藥品加成,取消“以藥養醫”,這貌似革命性的舉措,很有可能被一個“自備藥店”就輕易化解,至少會大打折扣。
醫改眾望所歸。如果說政府的“公益心”是醫改成功的的保證,那么醫院的“公益心”亦是醫改成功的前提。醫院的“公益心”如何,將直接影響到醫改的效果——沒有“公益心”,就難有對既得利益的自我剝奪,移花接木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則幾乎是必然的,醫院“自備藥店”顯然是最新的例證。按照慣例,“對策”一旦曝光,壽數也將到頭,但繞不開的問題又是:倘若沒有剛性的制度給醫院裝上“公益心”,誰能保證這邊按下了葫蘆,那邊不浮起瓢?(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
(來源:四川新聞網)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