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開設藥店專賣抗腫瘤進口藥物,通過QQ聯系業務,結果銷售的是假藥。去年,無錫破獲了一例特大跨國假藥案件。昨天,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了“2011年度藥品醫療器械十大違法案件新聞發布會”,在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朱勤虎說,這是江蘇省破獲的首例由境外人員直接參與作案的生產銷售假藥案件。
發現:
網上藥店賣抗腫瘤藥
去年3月27日,無錫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監控互聯網信息時獲取線索,有人在互聯網上開設“同濟藥房”網店,兜售所謂巴西版、印度版易瑞沙、特羅凱等抗腫瘤藥物,并留有歸屬地為無錫的聯系電話。
因受藥監部門執法手段限制,無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無法更深入排查,遂在第一時間將信息通報給無錫市公安局治安支隊。
因此前無錫公安方面也從廣州一知識產權打假機構獲得相同的情報線索,并已利用網監、技偵等手段進行了初查,經公安機關甄別并報請批準,此案于3月30日正式立案,決定由公安、藥監組成聯合調查專案組全力偵破。
在公安技偵和網警支隊協助下,對網店的聯系電話和QQ號碼進行落地,同時及時向支付寶公司核實相關賬戶持有人身份。
偵查:
售假牽涉外籍人員
經調查,發現該網店實際經營者為余莉,其網絡銷售的抗腫瘤假藥,系通過無錫電話或網絡接單后,由其上家余波(與余莉是姐弟關系)在廣州發貨,由快遞等社會物流公司送貨上門并代收貨款。
經順線偵查,公安機關發現余波在互聯網另開設一家名為“世紀藥房”的網店,銷售同樣品種的抗腫瘤假藥。2011年4月15日,公安機關派出工作組趕赴廣州開展外線偵查,對余波等人的資金往來、物流記錄和發貨窩點開展全面調查。4月21日晚,在余波和假藥供貨商張海峰、辛某(外籍人)等人交易時,將相關涉案人員全部抓獲。并現場起獲成品假藥40盒、半成品假藥20盒和藥品包裝及防偽標識,在余波住處起獲尚未售出的假藥100余盒以及發貨記錄。同時,及時提取和固定了張海峰個人記載的藥物銷售提成記錄,辛某和張海峰討論假藥銷售以及提供印刷樣本的電子郵件以及速遞公司為余波代收款的收款記錄明細等重要證據。22日凌晨,公安機關在無錫將余莉抓獲歸案并繳獲了相關的發貨記錄。5月23日,經順線偵查,公安機關又在浙江湖州、寧波查獲了余波的另一個主要供貨上家丁雷及其同伙徐曄、傅民強等人。6月17日,辦案民警趕赴廣東清遠,將為余波管理維護網上的藥店同伙向勇軍抓獲。
揭秘:
抗癌藥物是私自加工的
經查,該案中境外犯罪嫌疑人現在境外購買仿制藥或者直接在境外加工自制,再偷運到中國境內銷售。
2007年年底,外籍藥商辛某與時任深圳某公司駐境外銷售代表的張海峰相識后,要求張幫助其在國內尋找下家,銷售印度版易瑞沙、特羅凱等抗腫瘤藥物。從2008年至案發前,辛某采取自己和岳父泰某在個人行李中夾帶和快遞郵寄等途徑,先后偷運抗腫瘤假藥近4000瓶(盒)入境,通過張海峰分別批發銷售給上海“祝先生”、深圳“陳佳”、廣州“李生”(即余波)等5人,銷售金額427萬元。
另外,2009年辛某經與深圳“陳佳”合謀,由張海峰在浙江臺州某醫藥化工公司分兩次購買特羅凱的原料藥厄洛替尼2公斤寄至境外,委托境外制藥工廠壓片并自行印制包裝,加工制造特羅凱150盒和散片6000片,再通過前述方式運輸入境。截止到案發前,這150盒特羅凱已經銷售給深圳“陳佳”70盒。境外壓制的6000片散片有一半3000片入境后,辛某通過其岳父在廣東佛山的朋友馬哈蘇(音譯)在佛山一家印刷廠印制藥品外包裝,由張海峰按照辛格提供的模具在浙江某醫藥包裝公司(浙江臺州)定制仿特羅凱藥瓶、在上海某物資公司(上海嘉定)印制激光防偽標簽,企圖自制仿印度版特羅凱出售(未遂)。
案件被公安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為2011年打擊假藥犯罪10起典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