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4/13 0:00:00 來源:
未知
改革不僅需要加大投入,同時也要善于用投入來推動改革,建立新的體制機制,用新體制機制來保障改革成果。只有將增投入與建機制結合起來,才能使增加的投入換來新機制,而不是固化舊機制的利益格局。
在三年改革實踐中,我國的醫改確定了“三個基本”: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基本路徑。這是探索破解世界難題中國式解決辦法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
從百姓基本需求出發,我們首先改革薄弱環節——基本、基層。基層比較薄弱,基本需求可及性差。從基本入手,從基層做起,阻力小、見效快。三年改革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明顯成果,在基層結束了以藥補醫的歷史,讓老百姓從新機制中得到真實惠。
改革不僅需要加大投入,同時也要善于用投入來推動改革,建立新的體制機制,用新體制機制來保障改革成果。比如基本藥物制度,剛開始實行時難以實施,并不是簡單增加投入就能順利推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必須實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改革,建立新的運行機制,來取代舊的以藥補醫機制,才能保障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同時,也有利于其他改革能量充分釋放出來,形成疊加效應。只有將增投入與建機制結合起來,才能使增加的投入換來新機制,而不是固化舊機制的利益格局。
制度創新是此次醫改的最大亮點。制度創新包括制度設計和制度轉型,制度設計要科學配套,切實可行;制度轉型要平穩順利,不引發社會震蕩。制度設計是難題,制度轉型是考驗。為此,我們堅持先定方向,各地開展試點探索,然后總結經驗,上升到政策層面在全國推廣。這樣避免了憑空想象、閉門造車,也能及時糾正和完善試點中的問題,對問題認識得更深刻,解決辦法更有針對性,也更符合我國實際。由于在實踐中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因此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化,政策不斷完善,逐個破解了難題,實現了新舊機制的平穩轉換。
“十二五”時期,改革的重心逐步從基層上移到縣級公立
醫院,涉及到體制機制改革的問題更多更復雜,改革的難度更大。今年是醫改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實施好“十二五”醫改規劃,需要我們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制度創新和重點突破,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頂層設計,動員人民群眾、醫務人員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把醫改持續推向深入,造福人民群眾。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日前在醫改座談會上說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