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不僅所有醫院停用已經發現問題的廠家所有膠囊產品,在藥店銷售的所有廠家膠囊也進入抽檢范圍。
根據國家、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通知要求,成都昨日已開展對膠囊劑藥品的市場監督抽。本次抽驗工作由市錦江、成華、武侯、金牛、青羊食藥監局承擔。
據悉,本次抽檢針對的不是膠囊生產和使用的廠家,而是膠囊的流通環節。方案要求抽樣時要考慮地域、生產企業、品種、流通環節的“覆蓋面”,抽取“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檢驗。并要求抽檢的樣品在藥品流通環節隨機抽取。盡量抽取不同省份、不同生產企業和不同品種。
昨日上午10時,剛剛接到最新抽查通知的錦江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督和稽查科汪科長,帶領稽查人員,攜帶抽樣相關的材料和法律手續,前往東大街、三圣街進行抽樣。上午10時10分,稽查人員來到東大街一家藥店。經查沒有發現被曝光廠家所產膠囊藥品。
根據抽檢要求,稽查人員在這家藥店選擇了兩種消費者使用比較多的膠囊藥品,每批次抽樣100粒進行封裝后,貼上了封簽。
昨日,錦江區食藥監局稽查人員對轄區5家藥店不同品牌的10批次膠囊藥劑進行了抽樣,并于昨日中午12時,將所抽樣品送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檢驗。
據了解,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將于4月24日中午12時前完成檢驗,并將檢驗結果通過市局上報省局。
成都晚報記者 陳剛 攝影 李豫龍
○求解
鉻超標對健康危害多大?
人體每天攝入多少鉻才安全?
專家:鉻超標膠囊一般不會引起中毒 但企業違法行為應予嚴厲譴責
“鉻超標膠囊”對健康影響究竟有多大?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廖明陽表示,鉻有毒性,但從現有資料和報道來看,“鉻超標膠囊”一般不會引起人體鉻急性中毒和慢性鉻蓄積。但對于企業這種違法行為,應嚴厲譴責。
廖明陽認為,人體內的鉻通常以總鉻來計算,人體內有三價鉻和六價鉻,三價鉻、六價鉻攝入到體內是一個氧化還原的過程,三價鉻氧化成六價鉻,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證明,三價鉻的毒性比較小,而六價鉻如果長時間、大劑量地攝入的話,可以引起腎臟損害,還可能有致突變、致癌等作用。人體鉻的主要排泄是通過腎臟排泄。一般來說,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通過腎臟排放鉻的能力可達到約0.2毫克,從現有有關鉻的安全性資料和報道的膠囊中鉻的最大含量以及病人每天攝入的膠囊數來看,一般認為不會引起人體鉻急性中毒和慢性鉻蓄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所研究員、衛生部微量元素營養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曉光表示,從營養學來講,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們每天要從食物中得到。因為三價鉻是機體中的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參與脂質代謝調節,缺了鉻可能在血糖控制等方面都會出問題。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里面,推薦兒童鉻攝入量為每天0.01毫克,成年人是0.05毫克,這是從營養方面應該攝入這樣量的鉻,滿足機體的營養需求。同時制定了一個安全最大可耐受劑量,兒童每人每天是0.2毫克,成年人是0.5毫克,也就是說,在這個范圍以下是安全的,超過這個范圍就可能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
○疑問
去年毛利率高達78.10%
通化金馬(4.20,-0.16,-3.67%)為何還要用“毒膠囊”
依照此次通知,通化金馬共有兩個品種被查出鉻超標。其中有三個批次的清熱通淋膠囊鉻含量分別高達90ppm、66ppm、30ppm。通化金馬2011年年報顯示,清熱通淋膠囊為該公司主營品種,毛利率高達78.10%,去年銷售額激增45%,營收高達1091.09萬元。一些醫藥投資人表示,如此高毛利的產品,通化金馬為何還要用廉價的毒膠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數據庫的資料顯示,清熱通淋膠囊則僅有通化金馬一家擁有批文。清熱通淋膠囊這一全國獨家劑型品種,曾于2011年4月11日拿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中藥保護品種資質。
“修正”“通化”證實 所產膠囊未檢測鉻含量
據記者了解,修正藥業去年購進空心膠囊原料18億到19億粒,空心膠囊原材料的價格在2000萬元左右。
修正藥業通化基地的一位負責人前天向記者表示,修正藥業生產廠內之前并沒有設備對重金屬鉻含量進行檢測。直到媒體曝光之后的4 月16日,他們才開始購買相應的檢驗設備,開始培訓檢驗人員,對重金屬鉻含量進行檢測。而通化金馬一位公司的副總經理向記者介紹,在《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播出之前,他們根本不知道,或者說沒有能力自己檢測鉻的含量。他們的產品都是抽檢型的,送到第三方檢驗機構。
○查處行動
公安部查扣毒膠囊7700余萬粒
鉻超標藥用膠囊事件發生后,公安部立即掛牌督辦。公安機關目前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非法生產線80條,查扣用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7700余萬粒。
浙江2家膠囊公司被吊銷生產許可證
經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調查,浙江創始膠囊有限公司、浙江林峰膠囊有限公司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已責成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吊銷其藥品生產許可證,對于涉嫌刑事犯罪的相關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江西查控外省流入問題膠囊1317公斤
截至4月21日下午,江西省已查控外省流入的8批次1317公斤問題空心膠囊;在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單位,查控問題藥品5個品種7個批次5295盒;已在藥品生產企業抽驗空心膠囊228批次、膠囊用明膠12批。
○“膠囊明星”
“毒膠囊”代言明星 陣容豪華
修正藥業在明星代言以及電視廣告投放上可謂下了重金,僅今年3月份,該公司在中央和省級衛視廣告投放金額就達3.46億元。
有人將近年來多位明星代言修正藥業來了次大盤點,發現出現在修正藥業產品廣告中的明星近10位,其中不乏藥品廣告“專業戶”。很多網友表示,為被曝光企業代言的明星也應擔責。
包括孫紅雷、張豐毅、陳建斌、林永健等明星,代言了斯達舒、肺寧顆粒、六味地黃膠囊、感愈膠囊等多款產品。眾明星一致從“修正藥,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對修正藥業進行推廣宣傳。
有眾多明星代言,修正2011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15.04億元。
“林永健現在對這個事情也很擔心。我們選擇代言的時候也很慎重。”曾為修正藥業產品做廣告代言的林永健的經紀人田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林永健也很無辜,選擇這個代言的時候,產品所有證件都是齊全的。
○專家觀點
每年出好幾次安全事件
老百姓哪來的信心?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我覺得讓老百姓有信心這話說的不對頭。在毒膠囊事件中,政府監管是根本責任,作為監管部門,不把質量的關口把好,老讓老百姓有信心有什么用?現在每年出好幾次安全事件,老百姓哪來的信心?
中國僑聯海外委員陳軍:中國的法律并不少,關鍵的問題在于有些利益集團知法犯法,喪心病狂。假煙可以不抽,假酒可以不喝,假名牌可以不穿不用,但藥品關系到億萬人的健康,五顏六色的“毒”藥,男女老少誰也跑不了。
中華全國女律師協會執委劉紅宇:不法企業昧著良心生產有毒有害產品,“犯事”之后的處罰成本又低。完善立法,嚴加執行,施以重罰,才有希望起到警示作用。
○他山之石
把不好質量關 罰他傾家蕩產
在發達國家,食品藥品領域出現安全責任事故,僅是民事責任就可能讓企業破產、企業主傾家蕩產。在高額懲罰性賠償之下,經營者不得不兢兢業業,嚴把食品藥品質量關。
2007年11月,美國默沙東制藥公司為了平息鎮痛藥“萬絡”引發不良反應的集團訴訟,最終付出賠償金高達48.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