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2 0:00:00 來源:
未知
2010年,修正藥業(yè)實現銷售收入171億元,2011年公司宣稱有可能接近300億元。很多人難以理解,這個日進斗金的企業(yè)為何要在每顆膠囊上省那四厘錢的成本?答案很簡單,企業(yè)投入的重心在廣告和推銷上面了。
不同的商品是為了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有些商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營造概念和推銷上,那是因為這些商品多半是為了滿足一種心理或文化上的需要,賣的主要是一種主觀感覺,是一個概念,一種文化。比如一些白酒、護膚品、保健品、蘭花、茶葉等,就有這意思。
但無論如何,誰都無法接受,藥品行業(yè)也變成炒概念的文化產業(yè)。因為藥品的用途極其清晰且單一,那就是治病。這是一個完全科學和客觀的商品,與主觀和文化不太搭界。藥品理應與炒作絕緣,有沒有效果、有多大效果,都有很清晰的標準。醫(yī)藥行業(yè)的工作目標也很單一,就是研發(fā)和制造出效果更好的藥品,至于廣告和銷售,只是向用戶輔助說明而已,絕非藥企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但奇特的是,在中國的一些制藥企業(yè)中,卻盛行著一種把藥品當保健品來經營的炒作文化。一些企業(y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發(fā)和制造藥品上,而是奉行廣告為王、銷售至上的經營思路。與其說他們賣的是藥,不如說他們是在賣概念,賣的是一些疑似藥的產品,賣的是一種被當作藥來炒作的東西。
以我們天天在電視廣告上看到的修正藥業(yè)為例,該企業(yè)的宣傳口號“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已經隨著每天的廣告轟炸而家喻戶曉。但就是這樣一個號稱“做藥就是做良心”的企業(yè),最近有兩款藥物上了國家藥監(jiān)局鉻超標的“毒膠囊”黑名單。
2010年,修正藥業(yè)實現銷售收入171億元,2011年公司宣稱有可能接近300億元。很多人難以理解,這個日進斗金的企業(yè)為何要在每顆膠囊上省那四厘錢的成本?答案很簡單,企業(yè)投入的重心在廣告和推銷上面,至于生產藥品本身,就沒那么重要了。
尼爾森調查數據顯示,僅剛剛過去的2012年3月份,修正藥業(yè)在中央和省級衛(wèi)視廣告投放金額約3.46億元。為其代言的一線影視明星,多得可以組成一個明星足球隊。除了不惜血本做廣告,修正藥業(yè)還采用“無底薪、無費用、高提成、嚴約束”的代理銷售模式。修正宣傳材料中稱,公司“終端大軍”即將達到10萬人,這些銷售員活躍在各個基層終端藥店、醫(yī)院。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yè)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