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11日訊 (記者 黃少鶴 通訊員 潘文書) 注入、搖勻、比對……近日,柘榮縣力捷迅藥業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游奶壽帶著3名技術人員對產品檢驗分析。該工作站由中科院院士陳可冀牽頭,游奶壽是首批入選協助工作的當地業務骨干,現已成長為研究員,可獨立帶技術員進行產品檢驗等工作。
“依托院士組建工作站,通過‘傳、幫、帶’,縮短了業務骨干的成長周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人才緊缺問題。”力捷迅公司總經理應衛峰說,有了人才保障,公司今年新建的凍干粉針二車間順利通過新版GMP(藥品質量法定標準)認證,年產量也將從原來的4000萬支增至7000萬支。
力捷迅“院士工作站”,只是柘榮縣“優秀人才工作站(室)”之一。
近年來,和許多山區縣一樣,柘榮面臨嚴重的人才引進難題,許多項目的推進受到人才短缺制約。為吸引人才,該縣也出臺許多優惠政策,但山區的吸引力畢竟不可與沿海發達地區同日而語。為此,該縣把注意力轉向增強人才“內生”功能上,建立起形式各樣的“優秀人才工作站(室)”。
“搭建一個平臺,讓已有的優秀人才帶動、培養更多新人才。”柘榮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正宇介紹,目前該縣已建成2個院士工作站、3個名師工作室、2個剪紙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養生烹飪工作室、1個名醫工作室,涉及教育、剪紙、生物醫藥等領域,培養出30多名技術能手、23名業務骨干。
據介紹,每個工作站(室)由1名優秀人才領銜、8-10名技術骨干組成,每名技術骨干結對3-5人,領銜人所在單位提供單獨辦公場所、必要的辦公設備和資金支持,縣財政每年撥付2萬元專項工作經費,每年縣委組織部人才辦對其考核。
工作站(室)會不會流于形式?
“有政策,有辦公地點,有經費保障,領導又很重視,不認真開展工作還真不行。”“楊良雄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柘榮一中教師楊良雄坦言。該工作室自去年成立以來,每周都要開展一場以上活動,他基本每周末都泡在工作室里。工作室培養的林巧云等10多名青年教師,在全省教師技能大賽、論文等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對此,林巧云說:“以前想進步,沒人帶;有了這個工作室,遇到問題可以請教、可以探討,很好。”
該縣剪紙高級技師鄭平芳,了解到縣里對行業工作室的優惠政策后,也申請成立一個“剪紙技能大師工作室”,免費招收對剪紙有興趣的家庭婦女和社會青年。才半年,工作室就免費培訓60多名學員,其中2人通過工藝美術師考核、3人通過高級技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