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5月14日訊
5月12日,杭州余杭被叫停蜜餞生產企業終于在糾結陣痛聲中等來了質檢部門公布的檢測報告。經過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檢測,抽檢的10家企業36個批次成品中,共3家企業的7個批次產品檢驗結論為不合格,抽檢合格率為80.6%。
4月24日晚間,山東省臨沂市和杭州市余杭區少數蜜餞生產企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虛標生產日期、生產現場環境衛生差等問題被媒體披露。事發后,當地政府連夜組織職能部門對曝光的相關蜜餞企業進行執法檢查,對涉及問題企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了登記、封存、抽樣。同時,責令各被曝光企業即日起暫停生產經營,立即召回涉嫌問題產品?,F場封存蜜餞半成品21個批次,封存產品35個批次,抽樣20個批次。
這讓處于低端傳統產業的余杭塘西蜜餞生產企業遭遇劫難。杭州梅園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問題蜜餞停產整頓,讓生產企業損失巨大。
余杭區塘棲鎮因其適宜的氣候地理環境,盛產水果,除名揚天下的塘棲枇杷外,青梅、楊梅等都是塘棲的名產。明代中葉,蜜餞的制作技藝就已經傳入塘棲。到1930年,超山腌梅業獨盛,年產青梅、干梅約兩萬余擔;以超山為中心,常年產青梅量為4.4萬擔,時價達26.4萬元。蜜餞產業一度成為塘棲傳統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
5月9日出爐的檢測報告中,在抽檢的10家企業36個批次成品中,共有3家企業7個批次產品檢驗結論為不合格,抽檢合格率為80.6%。其中不合格的企業及產品分別為杭州超升蜜餞有限公司的精選山楂、甜酸楊梅、甘草桃肉、鹽津桃肉,杭州沈華食品有限公司的話梅條、新疆葡萄干,杭州余杭馬氏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烏梅。
據了解,產品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個別企業對原材料質量把關不嚴;二是,允許添加的苯甲酸(防腐劑)和亮藍(著色劑)使用不規范;三是,個別企業生產環境不衛生,操作員工衛
生意識不強。
余杭區政府負責人表示,“將從本次曝光事件中深刻吸取教訓,以人為本、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全區蜜餞生產
企業及其它食品行業進行一次大整治;對于問題企業不姑息依法處置;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力度,健全長效監管機制,保證食品安全放心。”(記者沈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