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18 0:00:00 來源:
未知
基層村衛生所承擔的農村計劃免疫、疫情報告、慢性病管理、衛生信息登記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是任何機構不能代替的。近年來,基層衛生所的基礎建設得到了大力改善。然而,在貧困縣會寧,其發展卻面臨著另一番難題。
小衛生所的尷尬
4月8日,會寧縣中川鄉高廟村衛生所大門緊閉,記者費盡周折才找到了村醫張麗麗。
張是高廟村衛生所的村醫,一年前,高廟村衛生所被會寧縣衛生局建設為村級標準化衛生所。“就醫環境由此有了明顯的改善,”張麗麗說。但村衛生所硬件的改善并沒有讓張麗麗這樣的村醫高興多久,從去年12月開始,國家對村醫補助的每年6000元補貼至今都沒有發放。
村衛生所的藥品銷售是其收入的主要部分。“以前,村衛生所的藥品主要從甘肅益民醫藥公司直接采購。“價格適中,常規藥品都很齊全,每月銷售能達到1萬多元。”
而從今年開始,衛生部門要求村衛生所一律在所屬的鄉鎮衛生院采購藥品,外面采購的無法在新農合中報銷。此舉的出發點是藥品實施零差價銷售之后,全部進行網上統一采購,有利于統一采購、統一報銷。
但是張麗麗發現,現實與預想的并不一樣,她所屬的中川鄉衛生院“藥品不全,有些常規藥根本沒有”。而且個別同樣的藥從衛生院采購的價格比從醫藥公司采購的多出一倍。
以中藥茯苓為例,從醫藥公司采購時價格為27元/kg,但是從衛生院采購時價格為50元/kg。同樣,云南白藥膏醫藥公司的進價為14元,而從衛生院采購進價為20元。
類似的問題在中川鄉梁堡村衛生所同樣存在。這里的村醫王峰告訴記者,村衛生所主要的收入是藥品銷售15%的補助資金,但今年的補助資金至今都沒有發放。
另外,村衛生所從鄉鎮衛生院采購的藥品不少是非常規藥,無法在新農合中報銷,而且價格普遍偏高,老百姓只能望藥興嘆。還有,今年由他墊付的超過2萬多元的新農合報銷資金至今沒有報銷。
這樣的問題,不僅讓王峰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也讓村衛生所捉襟見肘。“維持得下去就做,不行的話就轉行出去打工”。王峰及家人都有這種想法。
張麗麗的衛生所藥品嚴重緊缺,無奈之下,她只有私下在一些醫藥公司進些常規藥。盡管在新農合中無法報銷,但至少可以維持衛生所的正常運轉,不至于關門歇業。“這事被衛生局知道了要罰款,但都是不得已的辦法。”
記者在會寧縣中川鄉采訪時發現,公路沿線一些村衛生所白天都大門緊閉,門口貼著告示:有事請撥電話。
衛生院藥品緊缺
4月8日,會寧縣高廟村農民張鈺到衛生所買治療牙疼的藥,在被告知衛生所僅剩的藥都不能報銷后,他摸了摸口袋,轉身走了。“現在要是都不能報銷,那新農合(參合資金)不是白交了嗎?”張鈺向前來采訪的記者質問說。
記者問到新農合的好處時,張鈺憨厚地笑著:“過去農民得病就要背上一屁股債,后來有了新農合,農民心里有了依靠??墒乾F在卻又無法報銷。”
近年來,新農合讓農民因病致貧的幾率大大減少,農民的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然而,一項惠民政策執行中無法最大程度地惠及農民,問題究竟出在何處?
中川鄉衛生院院長梁羽說,截至目前,包括對村醫的補助款、公共衛生經費等財政資金都沒有到位,“沒有錢,一切都是空談”。
最近,會寧縣財政撥下來8萬元醫改資金,無奈之下,他只好將這批“不能動”的資金拿來救急,充當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經費。
從衛生院采購的藥品有一些價格確實偏高,但目前就連這些藥品都無法正常供給。藥品實施網上統一采購后,由于縣一級采購尚不健全,現在網上基本沒有藥,就連衛生院都出現了藥品緊缺的問題。
會寧縣第二醫院一位負責人認為,目前村衛生所從鄉鎮衛生院采購的藥品確實價格有些偏高,主要原因是衛生院實行全省網上藥品統一采購,需要交納8%的稅費。而醫藥公司則是私下交易,沒有正規發票,所以價格相對低一些。
記者采訪時發現,這里慢性病管理還存在虛假填報人數的現象。真實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與上報的數字有較大的偏差。
上面給中川鄉高陵村今年下達的高血壓病人任務是172個,但是該村真正的患者只有51個,村醫雷世強的任務就是編造其他121個虛假糖尿病人的資料。類似的現象,在村衛生所十分普遍。
目前,村衛生所一般只有1名工作人員,身兼數職。他們在完成日常的審核報銷工作外,還承擔著農村計劃免疫、疫情報告、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慢性病管理、衛生信息登記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醫改后村衛生所的出路
會寧縣衛生局副局長焦少江告訴記者,今年由于財政經費還沒有到位,村醫補助和新農合報銷資金尚沒有落實。他說,經費不足是制約村衛生所發展的瓶頸,從今年開始,村衛生所全部納入全縣收支一條線管理,對衛生所的病床、藥柜、網費都納入財政補貼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