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19 0:00:00 來源:
未知
核心是風險控制
據悉,歐盟本次修訂GMP標準秉承的主要原則是:制造許可的持有人必須制造確保適合預期用途、符合上市許可要求的藥品,不能由于安全性、質量或有效性不足等問題而將患者置于風險之中。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有一個綜合設計和正確實施的系統,要整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體系以及質量風險管理系統。
可以看出,原則將質量風險管理系統放在了與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是本次修訂最顯著的變化。
變化具體體現在增加了附錄20“質量風險管理”。曾對歐盟GMP指南做過全文翻譯工作的秦脈醫藥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悅平介紹說,附錄20引用了由歐盟、美國和日本三個地區的代表組成的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ICH的指導文件Q9(關于質量管理),核心內容是指導藥品生產過程中產生任何偏差和潛在風險時如何進行評估和控制。
他認為,把質量風險管理引入GMP指南,代表了今后歐盟GMP修訂的方向。“以前的GMP指南中沒有風險管理的概念,為了適應附錄20的要求,這次在前言和第一章均加入了這一概念。”孫悅平分析道,今后指南的各個章節和附錄,都將圍繞這個概念作相應修訂,以體現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
據了解,以前的GMP理念是基于驗證,依靠文件和記錄,方式較為死板。如今,歐美各國紛紛引入風險控制概念,在實際執行中只要能證明沒有風險,那么,在文件沒有變動的情況下,企業可以不按照文件的要求執行,有利于創新和發展。
另外,修訂中調整比較大的還有附錄1中關于無菌藥品部分(指注射劑和凍干粉針劑)的規定,對該類藥品的生產、準備、罐裝、封口、打蓋等環節及生產區域潔凈度等均做了更為詳盡的規定。據知情人士介紹,具體指標調整不大,有的稍微調高了一些,有的調低了一些,但對潔凈區的管理和監控的文字要求從原來的6條增加至20條。“要求更細致、更具體了。”
而關于生物制品和生物技術、醫用氣體方面內容的修訂正在征求意見中。
有可靠消息稱,GMP指南的修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各條款實施時間各不相同。其中,質量風險管理已于今年3月1日起實施,無菌藥品生產的新規定將在2009年3月1日起執行,其他部分則順延至2010年3月1日前實施。
對出口影響有限
歐盟是我國醫藥對外貿易尤其是原料藥出口的重要市場。據中國醫保商會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中國出口歐盟的醫藥產品占國內出口總額的28.4%,為我國醫藥出口貿易的第二大市場。
由于出口歐盟的產品數量大,且價格相對較高,這一市場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有輿論擔心,修訂GMP指南會影響我國對歐出口。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修訂主要是針對無菌藥,而目前國內出口歐盟的主要品種還是化學原料藥和植提物,修訂對主流出口影響不會太大。對于那些已通過歐盟COS認證的企業而言,GMP標準沒有根本性改變,影響亦有限。
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任何無菌制劑出口歐盟。因此,業內人士認為GMP指南修訂對這一領域的出口貿易也談不上什么影響。國內一家正在做注射劑出口歐盟準備的企業表示:“成本肯定會提高,但這是沒辦法的事。”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出口型企業。該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海正出口歐盟的原料藥占該企業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份額,歐盟實實在在是海正最重要的市場。他表示:“海正有10余個品種通過了歐盟COS認證,所有的產品一開始就嚴格按照歐盟標準進行生產和管理,因此,歐盟修訂GMP指南,對企業出口不會產生影響。”而對于增加的質量風險管理方面的內容,這位負責人認為,增加實施的部分內容也許更符合歐盟的要求,但由于GMP附錄屬于推薦企業實施的范疇,并非強制實施,即便企業不執行,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目前,國內雖然有少量制劑產品打入歐盟市場,但出口的優勢品種依然是抗生素、維生素等大宗原料藥。對于標準的修訂,本報記者采訪到的其他一些大宗原料藥出口企業也持上述觀點。
理性面對法規變動
無獨有偶。歐盟于去年6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與醫藥原料有關的法規——REACH法案,即《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它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法規。據此,今年6月1日~12月1日,進入歐盟的化學品需進行預注冊;2009年1月1日起,未注冊或預注冊的產品,將分階段被禁止進入。
上述法案對于某些行業的影響已經出現。當初,也有很多醫藥界人士對此表示擔心,但記者采訪時發現,該法案實際上并未對中國原料藥出口產生大的影響。
“REACH法案管理的是化學品,藥品等另有規范注冊的產品不在該法案監管范圍之內。”海正方面負責人也表示,修訂GMP指南是很正常的行為,法規本來就應與時俱進。制藥企業按GMP標準生產是應該的、必須的,要進入別國市場,理應按別國規則進行。
由此看來,雖然歐美市場的法規要求日趨嚴格,但國內企業大多能理性對待。實際上,國內企業正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與國際先進的管理要求接軌。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與國際接軌比較好的中國藥企已經引入了風險管理。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環境,非貿易壁壘確實越來越厚。相關法規的集中修/制訂并非偶然。專家提醒說,中國藥企應時刻關注國際醫藥法規的變動,及時調整戰略步驟。同時,也不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