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28 0:00:00 來源:
未知
市民汪先生的妻子被門診部診斷為宮頸糜爛炎癥等,并被告知可能因此不孕,服藥治療多日后,卻在別家醫院檢查發現治療前已懷孕。之后夫妻二人再度來到門診部,尿檢報告證明妻子確實已有孕在身。經過藥檢,孕婦受服食藥物影響,醫生建議做流產手術。(5月25日
網易新聞)
無獨有偶,5月24日有報道說延安市民王萬芬因貧血在寶塔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因醫院血型化驗出現差錯而給她輸錯血,出現嚴重溶血反應,于出院3天后身亡。在筆者看來,輸血對于醫生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多查兩遍血型保險一下對醫生而言只是態度問題,但是,對患者而言就是拿生命在“賭博”。
對于被流產一事,昨日,南苑路門診部李主任表示,醫院確實存在“一定過失”,醫生確實“不建議“要這個孩子,但是病人在主訴病情時,也存在一定“誤差”,懷孕早期也存在檢查不出的“可能”,醫院愿支付“三四萬”賠償款。醫院對自己造成的疏忽竟然如此輕描淡寫,只承認有“一定過失”,檢查不出懷孕也用“可能”一筆帶過,并把一定的責任推給了孕婦,說她主訴病情時存在一定“誤差”,并只愿意為這條還未出生的生命支付三四千的賠償。醫生對好不容易懷上的孩子不建議要,這對孕婦不僅是身體上的打擊,更是精神上的巨大創傷。孕婦并不懂醫術,對自己病情的判斷存在錯誤差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她都能自己看出自己問題在哪兒,還需要醫生做什么。
現今的醫院,醫生的不負責“十面埋伏”,怎能一味的去怪群眾憤怒地逼醫生下跪,動手去砸醫院呢?醫患之間負責——信任的紐帶已不斷解體,醫患買盾日益升級。這不禁讓人感嘆,如今的醫院已“怨”氣太重,難怪會成為了一“怨”。
最近熱播的連續劇《心術》,很客觀的反應了現實的醫患關系。現實中有很多像“宗小滿”那樣沒有責任心的醫生,沒能盡到醫生的職責。醫生為了避免麻煩,可能不敢救像“劉三妹”那樣的病人,因為救了以后會引起很多很多麻煩,甚至引起官司。
但是醫生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以患者的心情和渴望來理解他們的要求,并加以最優化地實現。所以這點“風險”還是要勇于承擔的。不過,無知地給患者制造“風險”,很多醫生就別趨之若鶩了。
救死扶傷,是醫院最基本的原則。為了解決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情況,醫院應該做到雙管齊下,一方面努力提高醫療水平,改善醫療設施,另一方面緊抓對醫生醫術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監督獎懲機制,并鼓勵醫生積極與患者溝通互動。我國應加大對醫療體制和保障體制的改革,增加對醫療事業資金投入,這樣,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但這些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有信心。相信做到這些,不久的將來醫院不會再是一“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