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令人矚目的人才高地——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后培養點、1個院士領銜的導師群體、265名博士后……近年來,南京軍區著力探索高端人才的培養使用和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批部隊急需優秀人才,催生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
前不久,在江蘇省“海內外博士項目對接會”上,有44名博士選擇了南京軍區總醫院。這一高端人才“群棲”現象,彰顯了該軍區博士后隊伍建設的蓬勃活力。為吸引青年才俊,他們探索了精確化、精細化培養人才的路子,為人才營造干事業的良好環境。
內部挖潛資源共享。他們充分利用名師團隊、學科專業、實驗平臺等方面優勢,努力實現人才共用、資源互補、強強聯合,促進優質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某集團軍針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基礎研究相對薄弱、研發平臺相對缺乏的實際,與國防科技大學等17家單位建立協作關系,聘請25名專家擔任導師和顧問,實現了作戰部隊、軍隊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科技對接,為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軍地合作互利共贏。實踐中,他們堅持軍地“雙軌驅動”,為培養博士后高端人才開辟了一條新路。去年,為有效解決影響軍民健康的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疾病等治療難題,該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動與中國科學院、江蘇某藥業等國內13家科研院所和醫藥生物企業“聯姻”,開展“粘膜感染疾病創新疫苗”技術及產品聯合攻關,課題被列入國家“十二五”期間“863”計劃項目。
國際交流借才引智。近年來,該軍區醫療衛生系統博士后站先后與英國劍橋大學等10多個國際科研機構展開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選派14名優秀博士后出國做訪問學者和短期研修,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單位聘請32名知名專家學者為博士后導師,為博士后拓寬科技視野、催生創新成果創造了有利條件。
好鋼放一線,良才當先鋒
他們緊緊圍繞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推動高端人才群體不斷解決信息技術、裝備維護和衛勤保障等方面的重難點問題。
在課題攻關中求突破。他們充分發揮重大課題牽引作用,積極把博士后推到科研攻關一線挑大梁、打頭陣、當先鋒。某部隊博士后張江牽頭研制的“某網絡綜合偵察系統”,重點解決了網絡突破和拓展等技術難題,產生了重大軍事效益,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該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名博士后,歷時10年集智攻關,探索出某鏈球菌致病機理,為減少非戰斗性減員、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任務錘煉中長才干。他們著眼完成一項任務解決一批作戰難題,取得一項成果提高一次創新能力,統籌安排博士后走進基層、深入一線,在重大活動中摔打鍛煉。某集團軍博士后劉勇主動請纓參加全軍防空兵實彈演習,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攻克難關,使該部實現了某新型防空武器系統的“首次實射、首發命中、發發命中”。455醫院博士后王巍巍擔負上海世博會應急醫療保障任務,出色完成搶救治療任務,被上海市表彰為“科技啟明星”和“優秀青年醫學人才”。
在成果應用中見成效。南京軍區注重引導博士后緊貼實戰需求,把科研成果推向軍事應用,融合到訓練作戰一線。某集團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出8項成果,在提升作戰指揮效率、提高武器裝備系統作戰效能等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
花香自有蝶,業興方才聚
他們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科學管理機制,創造干事業的良好環境,為多出人才、快出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抓模式創新。2003年,某集團軍成功設站,開創了一線作戰部隊開展博士后工作的先河。他們還首創“站中站”培養模式,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5家單位設立博士后聯合培養點,既促進了設點單位學科建設的發展,又擴大了該軍區博士后工作的規模效益。南京總醫院連續兩次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狠抓績效控制。他們從制度建設入手,制定完善了博士后進、出、管、訓、用等方面39項規章制度,確保博士后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科研管理上,落實全程監理,跟蹤問效機制,嚴把導師聘任、開題報告、中期考核等環節,開展優秀博士后和導師評選活動,有效激發了博士后的工作動力和創造活力。在出站考評上,嚴格標準條件,先后有8人因未完成科研任務被退站處理。
熱情服務。他們牢固樹立“鏈條式”服務理念,成立博士后工作領導小組,發揮機關職能部門作用,在科研硬件配置、項目管理、助手配備等方面搞好保障。努力推開“一站式”服務模式,投入數千萬元改建實驗樓、建博士后公寓、配備生活設施,積極協調解決家屬隨調、子女入學等問題,營造出凝心聚力、納賢聚才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