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0 13:54:47 來源:
未知
“如果當真嚴格執行,這會比‘安徽模式’更有殺傷力,醫藥行業的營銷生存模式會被徹底推翻。”談及昨日剛剛流傳出的《藥品流通環節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國內某知名上市公司高管接受采訪時表示。
昨日,備受關注的《藥品流通環節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最后一輪征求意見稿流傳出,按已經確定的時間表,新規將7月1日正式執行,大約近2萬家企業受影響。
顛覆本土“生存模式”
“外企和部分國內企業去年就開始成立專項應對,但大部分企業仍心存僥幸。”前述公司高管認為,國家發改委選擇在此時出臺這一價格政策,是在醫改前三年的第一階段結束后,“深水區”的公立醫院改革必須啟動的信號釋放。
記者注意到,不同于目前執行藥品價格管理的單一藥品加價率,《辦法》將這一關鍵數據劃分為流通環節和醫療機構兩大類別,各自實行不同的差價率加成。
“這實際上明確了每一個環節的最高定價,現在行業使用的以藥品底價代理賣給商業公司,幾經倒票,通過票據公司多次開票,‘洗’出一個高價格的生存路徑就幾乎不可能了,而這對相當數量的公司是個致命打擊。”該人士對記者分析。
目前,廣泛存在于國內醫藥行業的藥品代理銷售模式,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2000年開始,伴隨醫藥市場的迅速放開,藥品代理制銷售模式快速發展,逐步成為醫藥市場的主流銷售模式:代理商依靠掌控終端市場資源的優勢,借廠家之名或掛靠商業的方式從事藥品經營活動;而制藥企業面對這樣的代理商通常采取底價式招商和傭金式招商兩種方式。
其中,以底價現款供貨,由代理商控制渠道和終端,代理商通過商業過票或向廠家支付稅金的方式解決收入和相關費用的低價代理模式更是為眾多中小公司所使用。
“這種模式流通鏈條長,環節多,費用大,如果藥品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幾乎難以維系這種模式的正常運轉。”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向記者表示,“藥品高定價是代理制銷售模式存在的前提,而無序的商業流通和粗放的價格管理是代理制銷售模式生存的土壤。”
“目前行業內都是在流通環節用一個高價格做出‘空間’,分別按照不同比例給醫生、藥劑科,還有統計處方的人,剩下的還有醫藥公司、生產廠家回扣,這一直是醫院藥品銷售特別是處方藥銷售的基本營銷模式,現在如果完全明確了加價的比率,沒有了這些空間,制藥公司的銷售工作會非常困難。”前述人士向記者透露。
影響“銷售方式”
由于《辦法》的價格管制范圍并不包括廉價、短缺等藥物和基本藥物,億利天然藥業集團副總經理王高俊認為,《辦法》在壓縮制藥企業利潤的同時,根本上將會加速基本藥物制度的推行和落實。“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具體的基本藥物招標中的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小;而如果《辦法》強行推進,商業之間的整合也許會加速,一大批中小商業公司將死掉,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的變化。”他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由于此次《辦法》同樣涉及合資和進口制藥公司的產品,這也就意味著,跨國和合資藥企將不得不在大型醫院的“主戰場”面臨類似的問題。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