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3 13:15:09 來源:
未知
顧昕:新醫改為什么如此費勁 行政化根深蒂固2012年03月09日10:10搜狐
新醫改為什么如此費勁──行政化思維與習慣的根深蒂固
新醫改三年期的第一盤棋已經到了小官子的階段。盡管臨近終局,但無論是棋中者還是旁觀者,對棋局的結局依然沒有清晰的判斷。有很多人,有所謂“無感醫改”之論,即廣大老百姓對新醫改沒有感覺。在這些人看來,政府在過去的三年里砸了大錢,但醫改進展不盡如人意。簡言之,新醫改十分費勁,這恐怕是一個難以否認的事實。值得探究的是,為什么費勁?筆者的觀察是:其根源就在于行政化思維和習慣的根深蒂固。盡管中國政府高層已經將“建機制”列為新醫改的目標之一,而且很多人也在呼吁要在醫療領域的方方面面切切實實地落實市場機制。但是,何為“市場機制”?在醫療領域,“市場機制”運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在新醫改的進程中,究竟有什么因素阻礙了新機制的建立?弄不清這些問題的原委,新醫改將會永遠費勁。
一、全民醫療保險的購買力
在過去的六年內里,筆者被眾多媒體評論稱為“市場派”的代表人物,但有趣的是,很多評論者無法復述本人的觀點。其實,在筆者看來,要在醫療領域中建立“市場機制”,必須完成如下三件大事:1.推進全民醫保,形成醫療服務的第三方購買者;2.讓醫保機構集團購買醫療服務;3.形成多元化辦醫的格局。這三件大事,說白了,就是搞定埋單者,搞定埋單的方式,搞定埋單的地方。只有將這三件事情做好,“建機制”這個新醫改的目標,才能落在實處。全民醫保的功能不僅僅是費用的風險分攤,而且在于第三方購買機制的建立,也就是要搞定埋單者。醫保機構作為醫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購買者出現在醫療領域,這是醫療體制完善的必要條件,盡管不是充分條件。換言之,全民醫保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全民醫保卻是萬萬不能的。
在這里,第三方購買機制的形成,恰恰是所謂“新醫改市場派”的核心。第三方購買,就是讓醫保機構成為醫療費用的主要支付者。“主要”到什么程度?至少要70%,最好80%。溫家寶總理提出,2012年內要力爭使醫保支付水平達到“政策范圍內醫藥費用”的70%,而在十二五末,要達到75%。這就是“保基本”的目標。顯然,如果達不到這一目標,醫保機構的購買力就不強,也就無法與醫療機構討價還價,國家新醫改方案中所提及的醫保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談判機制也就無法建立起來。為了提高醫保機構的購買力,必須要有錢。醫保基金中的錢,反正不是來自老百姓的繳費,就是來自政府財政的補貼。
最近,中央政府已經明確,2012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財政補貼,將從每人最低200元提高到240元,而到十二五末,將達到360元。至于參保者的繳費水平,則由地方政府制定。新農合的參保繳費水平近年來大約在每人每年30-50元。如果不提高到100元的水平,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能否“保基本”恐怕是一個問題。然而,城鄉參保者的繳費水平究竟如何提高,各地政府都不愿意提上議事日程。這可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二、醫保機構集團購買醫療服務
既然確定了醫保機構是主要的埋單者,那么新醫改的第二件大事,就應該推動醫保機構購買醫療服務。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搞定埋單的方式。用學術術語來說,就是推進醫保付費改革。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