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4 13:45:12 來源:
未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6月26日在其網站上發布的一則通告,讓中藥注射劑的安全問題再次走上風口浪尖。
該則通告提醒:喜炎平注射液和脈絡寧注射液有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問題,建議特殊人群和過敏體質者應慎重使用;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完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標準,開展相應安全性研究。
2006年的“魚腥草注射液事件”,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2009年的“雙黃連注射液事件”,安全問題的頻頻發生,使一些人開始質疑中藥注射劑是否有必要繼續“走下去”。
概念之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普工作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直言:中藥注射劑既不符合現代醫學原則,也不符合中醫藥理論經驗,完全是違反科學原則的產物。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還認為,以中醫藥的理論和經驗看,從來就沒有注射的概念,也無法解釋注射的療效機理。
但是,“他們的看法太保守。中藥注射劑應該看做是中藥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是違背了老祖宗的經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專家李連達對此持完全相反的觀點。
目前,我國已批準使用的中藥注射劑為141種,其中有30種因質量問題停產,余下110種左右還在生產。
據了解,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使用廣泛,但因其成分復雜,易發生不良反應事件,主要包括過敏反應、消化道反應、輸液反應等。
“現在還沒有一種中藥注射劑有真實療效證據,沒有一個能走出國門。”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如果按照現代醫學和藥物學的原則,任何物質都可以作為原料提純后制作注射劑,但前提是具備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中藥不是按照這個原則來進行的。
大部分中藥注射劑其所含原料藥通常有3~7種,甚至可多達12種。這必然給講究純度的中藥注射劑生產出了個大難題。
李連達認為,通過技術手段,近些年中藥注射劑的質量已經有明顯提高,“中藥注射劑是在古人理論基礎上的新發展,畢竟,中醫不能永遠停留在3000年前的狀態”。
療效之爭
資料顯示,中藥注射劑在我國已有70年的應用歷史,在心腦血管、抗腫瘤等疾病領域療效顯著。目前,我國有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400多家。
“中藥注射劑在搶救危重患者方面,療效很好。”李連達舉例說,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一般用于搶救心力衰竭和休克的病人,“效果很好,雖然也有些不良反應,但還得用。因為,西藥可以立即改善病人的血壓,但缺點是會反跳,容易出危險”。
但在另一方看來,中藥注射劑的療效仍然無法自證。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醫學證據有嚴謹的規范、方法和分級。中藥注射劑所謂的療效,一是必須與西藥同時使用;二是疾病的自限性,也就是一部分疾病無須治療也可以自愈;三是安慰劑效應。
對此,李連達認為,中藥注射劑更多地是運用在急癥方面,研發也是基于此理念。“中藥一個方子里面有幾十種成分,有效成分也是多種,所以研究上、制劑上,比西藥更難,要求更高。”
在李連達看來,中藥和西藥都有不良反應,但中藥比西藥輕得多。
有關數據支持李連達的觀點:2011年,全國共接收藥品不良反應報告85萬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副主任杜曉曦分析稱,其中84%的不良反應報告來自化學藥,15%左右是中藥。
質量之傷
“在我接觸過的藥品檢測工作中,確實中藥注射劑臨床上出問題較多,而且不良反應都比較嚴重。”一位曾在藥監局擔任藥檢師工作的知情人士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很多中藥注射劑在生產環節,質量控制不嚴格。
他所認為的質量控制不嚴格,主要是生產環節不達標。“一些制藥廠對藥品質量要求太松,造成藥品純度低。”
中科院院士陳可冀此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現在很多出問題的中藥注射劑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審批的。
“當時審批的環節標準偏低”,陳可冀說,現在我國中藥注射劑的審批標準和西藥注射劑相同,也就是“一類藥的注射劑要求有效純度必須達99%”。
而談到質量問題,李連達也表示,目前中藥注射劑出問題,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臨床不合理用藥,二是藥物質量問題。
“中藥過去是大鍋湯,要求純度困難很大。為了提高質量,我們將西藥注射劑的那些先進技術,比如提取、除雜、超濾等工藝,很多都用在了中藥注射劑的研制上。”李連達說。
不過,正如陳可冀所言,為提高醫療質量、保證病人安全有效用藥,在研發中藥注射劑方面,應做到認真負責,嚴格制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及質量可控性方面的相關標準。
據記者了解,藥監局近期將就中藥注射液的安全和管理問題進行專題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