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31 13:46:00 來源:
未知
兒童不宜應用的抗菌藥物2012年06月05日08:53中國醫藥報作者:張石革
在講述藥物安全性之前,先從兩個案例說起。一個到煙臺旅游的8歲兒童水土不服,由于寒冷、進食蝦蟹的應激性得了急性腸炎而上吐下瀉,在由煙臺返京的路途中,中途下車到車站附近的一家醫院應用慶大霉素8萬單位肌內注射后,第四天出現蛋白尿、尿頻、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急劇升高,造成急性腎小管內膜損傷,并出現耳聾。
2004年春晚,有一臺《千首觀音》的舞蹈轟動全球。21位青年殘疾演員在手語的指揮下,以華麗、絢美、出色、震撼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觀眾。但又有誰知道,其中的17位演員是由于在兒童時期注射慶大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而致聾的,包括領舞的姑娘邰麗華。
依據上世紀90年代統計,我國由藥物致聾、致啞的兒童多達180余萬人。其中藥物性致聾者占60%,約100萬人,并以每年2~4萬例遞增。原因主要是抗菌藥物致聾,氨基糖苷類(包括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占80%,占總體聾啞兒童比例的30%~4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僅有0.9%。可以說,兒童致殘是抗菌藥物濫用的重災區。
兒童系指16歲以下尚未取得成人資格的人群,按年齡劃分,出生1個月內為新生兒,1年之內為嬰兒,3歲以下為幼兒,6歲以下為學齡前兒童,16歲以下為少年兒童;若從醫學上劃分,兒科的研究對象從胎兒、新生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到青春期兒童。一般以妊娠8周為胚胎發育期,妊娠8周到出生為胎兒期,出生至出生后30天為新生兒期,1周歲以內為嬰兒期或稱乳兒期,2~3歲為幼兒期,4~16歲為少兒期,其中3~6歲為學齡前兒童,6~16歲是學齡兒童。
兒童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首要特點是持續地成長,伴隨年齡的遞增組織和器官不斷發育,功能和代謝也日趨成熟,使藥物在體內的過程具有特殊性。新生兒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在此期間其生長發育隨日齡增加而迅速變化。但是,不要認為嬰幼兒發育迅速就可以大膽用藥,我們仍要對藥品不良反應保持高度警惕。曾有人稱兒科為“啞科”,就是因為嬰幼兒不會主訴,只會哭鬧;兒童也缺乏藥品知識,對藥物危害認知也少。因此,臨床對兒童尤其是新生兒使用抗菌藥物時尤需謹慎,也是執業藥師必須監護的重點。
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說“不”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對兒童的腎臟和第八對顱腦神經—聽覺神經有嚴重損害,且體內不吸收(或極少吸收),主要通過腎臟排泄,以致在腎臟、泌尿道的藥物濃度極高。年齡越小的嬰兒,因其腎功能發育不良而對這些藥品排泄越慢,使藥物血漿半衰期較成人長。因此,常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功能障礙而致耳聾,部分兒童造成永久聽力下降和聽力喪失,故對8歲以下的兒童不能使用(包括滴眼劑、滴耳劑、滴鼻劑等)。
對四環素類抗菌藥說“不”
四環素類(四環素、土霉素、地美環素、胍甲環素、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美他環素)的脂溶性強,易與金屬螯合,可與新形成的骨骼和發育中牙齒(乳牙和恒牙)所沉積的鈣相螫合,進而易于發生齲齒,形成一種四環素—正磷酸鈣復體,另在治療劑量下也沉積于兒童和乳母的骨骼鈣化區和指甲,使胎兒和幼兒的骨骼生長受到抑制,影響骨骼發育,對新生兒與嬰兒尤甚;另外,妊娠期婦女使用該藥可使胎兒牙齒黃染,藥物沉著于胚胎和骨骼中;嬰兒使用該藥可表現為囟門膨出、顱內壓力增高;學齡前兒童使用該藥后可致牙齒變色黃染、色素沉著、牙釉發育不全(黃褐牙)。在上世紀70~80年代曾應用過四環素類抗生素的兒童,至今仍有一口黃褐色的牙齒,成為這一代人的“標志”,故該藥對新生兒或8歲以下兒童禁用。(一)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