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8/1 13:29:55 來源:
未知
營養專家提醒你 食品漂白那點事兒2012年05月09日15:00搜狐健康作者:范志紅
最近媒體報道了山東土豆浸泡漂白的事情,讓人們又一次想起來很多曾經的食品漂白事件:漂白銀耳,漂白帶殼花生,漂白山藥片,漂白面粉,漂白饅頭,漂白粉條粉絲,漂白涼粉粉皮拉皮涼皮……
有時候不太理解,商販們沒事兒干嘛總喜歡漂白啊?這還不簡單么,因為兩個原因:一是食物制作過程中,實在很難保持人們理想中那種潔白如玉的狀態,總是容易發生各種“褐變”;二是人們對于白色實在有一種近乎病態的追求,不僅喜歡臉色白的女人,喜歡各種白色皮毛的動物(其實只是動物白化病的結果),而且對食物也偏好顏色潔白,面粉要白,銀耳要白,牛奶要白,芡粉要白……
為什么食物加工之后顏色不理性需要漂白?這里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很多食材會發生“酶促褐變”。凡是蔬菜水果和薯類加工品,幾乎不可避免要面臨這個酶促褐變。這是因為,果蔬薯類中天生存在一類“酚氧化酶”,而這些食材里又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類物質”。這兩樣東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氣,就會發生“酶促褐變”反應,結果是從無色狀態變成有顏色的物質,而且隨著氧化,顏色從紅變褐,從褐變黑。
為什么完整的水果蔬菜不會發黑呢?因為在細胞當中,酚酶和多酚類物質是被嚴密分隔開來的,不會輕易碰面。但是,一旦受了磕碰,或者被切開、被絞碎,細胞就被損壞了。于是那些分隔的“墻壁”坍塌,所有物質都混在一起,酚酶和它的底物多酚類物質見了面。同時,因為細胞被破壞,和空氣中的氧氣也發生了接觸。三路英雄會師的結果,就是顏色變褐。
水果碰一下之后就變褐,土豆、山藥、蘋果、梨、桃等切開之后很快變褐,就是這個道理。雖不產生任何有害物質,但看起來總是讓人別扭。這個麻煩困擾著許多人,比如說,做藕粉、紅薯粉的時候,會因為發生褐變,顏色多少有點發灰發褐;比如說,一些半成品的菜肴,發現放了幾個小時之后,蔬菜的切口處都出現一層褐色的“邊”,就是因為酶促褐變所致。又比如說,用打漿機打果蔬漿的時候,發現蘋果打出來之后幾乎每一分鐘都在快速變色,從淺黃很快變成褐色,這正是打漿機破壞細胞,導致酶促褐變的結果。這個褐變的同時,還伴隨著維生素C的快速損失。
第二個原因,是“美拉德反應”,也叫做“非酶褐變”,是含羰基物質和含氨基物質之間發生的反應。制作紅燒食品、焙烤食品的時候,我們很喜歡美拉德反應,因為它在讓餅干、面包、點心、烤肉、燒肉等食品在顏色變褐的同時,還會放出濃濃的誘人香氣。但是,一些水分少的食物在儲藏中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比如說,一些蔬菜干、水果干會越放顏色越黑。一些菌類干制品也會越來越黑,都與非酶褐變有關。甚至制作奶粉、雞蛋粉、豆粉等產品的時候,也可能會因此呈現淡淡的褐色。這時候,人們就不太滿意了。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中本來存在一些有色的物質。比如面粉中原來就有點類胡蘿卜素和類黃酮,使面粉呈現淡淡的黃色,用堿性水煮后更是出現明顯黃色。但人們不喜歡這種顏色,總希望面粉是潔白的,越白越好。
總而言之,無論什么原因,消費者都不喜歡那些褐色的產品,希望顏色更白更“純潔”。然而,消費者有所好,生產者必迎合。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