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1/26 13:24:46 來源:
未知
日前,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于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計劃。至此,復星醫藥成為大陸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第四家醫藥企業,也是第一家民營企業。一向善于利用資本實現發展的復星醫藥,在H股上市毋庸置疑是其實現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四藥企橫跨“A+H”
九十年代初,A股市場容量開始快速擴增。彼時體量較大的醫藥企業如上實醫藥、哈藥集團、云南白藥等開始上市融資。1994年,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上海醫藥、上實醫藥和中西藥業在2010年完成了A股最大的醫藥類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之后,新上藥——上海醫藥問鼎A股市值最大醫藥上市公司。
去年5月,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股票6.6億股,每股發行價23.00港元,融資155.77億港元,這是5年來全球最大制藥類企業IPO,也是亞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醫療保健類企業IPO。
大型醫藥公司中,上海醫藥首家完成“A+H”上市模式。不過,在2001年,體量相對較小的新華制藥和廣州藥業已經完成雙跨。新華制藥在1996年首先登陸H股,募集2.63億港幣,之后其保薦人行使超額配售權,再次籌資1千萬。2001年,新華制藥在A股市場IPO,募集3.9億人民幣。廣州藥業則在1997年和2001年先后登陸H股和A股,募集3.63億港幣和7.65億人民幣。
近日,復星醫藥在H股以11.8港幣的發行價發行股票3.36億股,每股發行價11.80元港幣,共募集資金39.66億元港幣,是今年全球第二大醫藥類IPO。復星醫藥H股上市首日即破發,下跌8.14%。復星醫藥保薦機構某負責人認為是由于國際股市的行情影響,歐洲股市在復星上市前一日下跌,美國股市不開市,造成了港股投資者信心普遍不高。
融資仍為重要動因
境外上市意味著加入國際大公司行列,最顯而易見的作用是提升公司地位,同時也方便日后發展海外業務。不同資本市場的偏好不同,像納斯達克對創新型和高新技術的企業給出的估值較高,而香港則比較偏好零售、連鎖類和消費品企業。因此,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吳愛民告訴記者,境內醫藥企業要根據自身商業模式和戰略目標來決定是否選擇H股上市。
融資依然是企業海外上市的重要動因。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使得內地企業的資金需求空前旺盛。而我國內地實行資本管制,資本的進入渠道不暢,A股市場自成體系,相對封閉,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上市公司較難。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具備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寬松的投資環境,國際資金可以自由進出。境內企業在香港上市方便了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并且境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可以投資H股市場。
大陸的外匯管制也使得企業的外匯資金需求在內地難以得到滿足,需要走海外上市途徑。而由于具備相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地。此外,海外資本市場的規模較大,資金充裕、業績好的公司融資會更加容易。
吳愛民告訴記者,不同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素質對上市企業也有影響。A股市場一直以散戶為主,直到近五六年間機構投資者才越來越多,但成熟度依然不及H股市場。成熟的機構投資者除了對所投資的公司進行監督,更重要的是可以以開闊的眼光和豐富的業內經驗為企業管理者提出良好的建議。
然而,海外上市的成本一般都高于境內上市,并且企業在海外上市的承銷商一般是國際性大型投 行,承銷費遠高于國內,附帶產生的財務費用和法律費用都高于內地。
當然,對公司“軟實力”的要求則是最大的挑戰。吳愛民告訴記者,國際資本市場有著較嚴格的市場約束機制,公司必須在自身管理水平、資金運用效率和企業發展規劃等方面有實質性的提高。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