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24 13:25:53 來源:
未知
“女人嘛,對自己下手就要狠一點!”宋丹丹春節晚會上的金句道出了女性為了美麗付出代價的決心。如今大街小巷的化妝品也都琳瑯滿目,“藥妝”就是其中的一種。
中國化妝品網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到2012年,中國市場藥妝銷售額年增長率達10%到20%。其中,2010年,中國化妝品市場銷售總額1200億元,藥妝份額由20%提高到40%,總額達480億元。這樣一塊巨大的“蛋糕”當然會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國內一些藥企像云南白藥、片仔癀、廣藥集團、同仁堂、滇虹藥業等紛紛進軍藥妝市場。記者從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了解到,目前國內已有超過300家藥企兼營藥妝業務。
然而,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藥妝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薇姿、理膚泉、雅漾三大外資品牌仍占據中國藥妝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國內藥妝品牌在中國藥妝市場越發“形單影只”。
認證法規缺失 國內企業干著急
有關調查顯示:在香港、臺灣等地區,女性選擇醫學護膚品的比例占到整個護膚品行業的60%~70%;在國外有63%的女性每年在藥店選購化妝品,藥妝產品占她們全年化妝品消費的60%;在日本,連鎖藥房中藥妝產品和日用品占其生意構成的70%。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藥妝在中國也越來越被廣大女性熟知,尤其是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城市女性,在選擇化妝品方面也更加傾向藥妝。
“因為很多人都說這類化妝品比普通化妝品更安全、護膚效果更好,盡管價格比同類化妝品略貴, 但是因為是更放心所以我就一直用,我周圍的同事也有很多都在用。”在商場一位正在挑選藥妝的李小姐對記者說。
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那為什么十幾年來國內藥妝市場上外來品牌一枝獨大?國內投資者不想要分一杯羹嗎?
“國內很多企業也都想投資,但是我國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藥妝認證法規,諸多想進軍藥妝市場的國內企業,根本就不可能拿到一張名正言順的‘藥妝牌’,這也是外來品牌的優勢,加上我國的藥妝市場還不成熟,很多企業都望而卻步,現在國內大眾比較熟知的做藥妝的都是一些藥企了。”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成員丁俊華告訴記者。
據了解,國內官方目前并沒有對藥妝進行界定,“藥妝”也只是行業用語,是對藥物化妝品、醫學護膚品、功效性化妝品的統稱。
從事藥妝銷售多年的郎玉昆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國家的人對藥妝并沒有清晰的認識,而且國內藥妝品牌也寥寥無幾,藥妝產品僅占市場比例的3%左右,給國人藥妝最大的印象就是薇姿、雅漾、理膚泉。雖然近年來像云南白藥、佰草集、相宜本草等國內品牌也在發展,但是還遠遠不夠。”
經營渠道不佳 國內藥妝任重道遠
其實,藥妝這個概念在中國曾一度非常火暴。尤其是2006年,甚至被稱為中國的藥妝年。那兩年,除了國外品牌大舉進軍中國藥妝市場外,諸多中國企業也躍躍欲試,開始紛紛涉足藥妝行業。這其中既有鼎鼎大名的中藥老字號,也有叱咤一時的日化公司或藥企,然則幾年過去,企業翹首期盼的中國藥妝市場大爆發并未出現,國內藥妝的發展也仍舊很不清晰,既沒有產業規模,也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
以中國知名度很高的北京同仁堂為例,直到2009年,同仁堂苦心經營了4年多的藥妝系列,其銷售規模也仍然不過區區2000萬元,這與法國薇姿一個品牌一年就能賣出15億元的銷量相比相差甚遠。因此,國內很多企業對投資藥妝持保守態度。
即使投資藥妝產品,國內藥妝企業在銷售模式上仍舊存在許多問題。藥店銷售作為外資藥妝品牌在中國銷售的成功模式,被很多藥妝企業照搬使用。然而,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零售數據庫顯示,我國零售藥店中,外資“藥妝”產品銷售額占總藥妝銷售額近九成,并且銷售前10名中有6家均為外資企業。其實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原來專注于藥店渠道的全球藥妝主導品牌雅漾、薇姿、理膚泉等也都逐漸走出藥店,大舉進軍百貨。記者了解到,到2011年下半年,上述品牌已經在全國主要大城市百貨公司都開了專柜,藥店不再是主渠道。
“目前許多熱衷藥妝的國內藥企,受制于營銷渠道難以鋪開,大部分藥企的藥妝業務仍處于投入期,何時能夠盈利還是未知數。”郎玉昆告訴記者。
記者聯系的多位藥妝企業負責人均表示,目前我國對藥妝行業沒有較為清晰的概念,也不存在行業、產品標準,在企業發展期間,經常會遇到各種阻力。如全新上市的藥妝產品剛剛進入藥店終端并開展宣傳推廣,相關主管部門發出通知要求藥店將非藥品的產品一律下架,而且恢復期遙遙無期;即使產品具備一定的藥用功效,卻因為國家在化妝品方面的嚴格規定,無法正規申報產品功效,只能以普通化妝品的形式進行銷售。
針對這些反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許可司司長童敏日前在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舉辦的藥妝沙龍論壇上表示,由于國家目前在藥妝領域存在檢測空白,對于申報的藥妝產品只能采取不鼓勵、不承認的態度,因為企業申報上來的產品功效,在沒有合適的、科學的檢測方時,無法證明其產品確實有效。國家藥監局作為政策制定方和行業主管部門,必須要對消費者和市場負責。在無法證明藥妝的實際功效前,肯定是不會批準的。
擺在中國藥妝企業面前的,仍舊是一條艱難的長路。“藥妝之路漫漫其修遠,還須行業內諸君齊努力!”童敏的這句話也道出了對中國藥妝企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