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3/1/4 13:25:40 來源:
未知
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節目《膠囊里的秘密》,對“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事件進行曝光,涉及修正藥業等9家藥廠13批次藥品。
此事件一經報道,引發軒然大波。據介紹,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再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而這樣制成的膠囊,重金屬鉻往往超標。
4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第一批抽檢結果,修正等9家藥品生產企業使用的膠囊鉻含量超標。修正藥業就“毒膠囊”事件公開道歉。4月21日,衛生部發布通知,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積極配合藥監部門,召回鉻超標藥用膠囊事件相關的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檢驗不合格批次藥品。
截至4月22日,各地公安機關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工業明膠和膠囊生產廠家10個,現場查扣涉案工業明膠230余噸,查封非法生產線80條,查扣用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7700余萬粒。
至今,公眾對毒膠囊事件還心有余悸。
點評:“毒膠囊”事件一經報道,和當年的毒奶粉一樣,觸目驚心。關于藥用膠囊的生產,并不是沒有相關制度約束?!吨袊幍洹访鞔_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雖有制度在先,但有些企業為了謀取暴利,完全置公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不顧。
“毒膠囊”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雖有無良企業在先,但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相關監督制度不完備也讓這些企業鉆了空子。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監管不力是造成“毒膠囊”入市的主要原因。事件過后,需要冷靜思考的是,該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杜絕“毒膠囊”以及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才能更好地保護公眾的利益。(李春蓮)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