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藥品的中間環節太多,銷售等管理不規范,藥品從出廠,到老百姓手里,中間的差價太大了。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怡,接受記者專訪。楊天怡建議加強管理,成立國家藥品專賣局。在各省、市、縣建立國家藥品專賣分局,對藥品實行生產、經營、銷售、流通強化管理,實現對藥品這一特殊商品國家統一專賣。
藥品嚴重供大于求同一種藥差價近50倍
國家食藥監局有一個數據,我國現有的藥品生產企業7000多家,藥品經營企業十萬多家。林林總總的制藥廠、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造成了品種、廠牌、渠道繁多,藥品市場混亂,嚴重供大于求。
楊天怡說,目前,我國藥品流通模式,主要分為
代理和自主經營兩種。當前,藥品流通體制,存在這么幾個問題:醫藥產業利益鏈條固化、價格矛盾突出、體制成本凸顯、藥品不合理開發及使用較為普遍等。
“比如,同一個通用名的藥品,有很多個批準文號,多家制藥廠重復生產,而這些制藥工藝又良莠不齊,造成資源極大浪費。”楊天怡說,以國產“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為例,能在國家食藥監局的數據庫查到的,就有批準文號413個,生產廠家101家。
并且,同一個藥品定價差異很大。還是以國產“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來說,1.0g的規格,零售價最高64元,最低只有1.3元,相差多少倍?近50倍。
建議:整合藥品生產
企業,避免重復生產和制藥工藝良莠不齊的現象。并且,由國家統一定價,打破分省及地域不同定價,使同一通用名中相同品規的藥品,在全國只能有一個價格,這樣可以避免零售價格與出廠價格在不同地域相差懸殊的現象。“可以使藥品價格平均降低50%以上。”
一些基本藥物利潤低企業不愿生產
中間環節方面,零售價格與出廠價格也很懸殊,有廠家生產的“注射用氨曲南”,出廠價2.50元,
采購價格19.20元,零售價22.08元,出廠和采購價的中間價格差就有16.7元!
“而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藥物,因為利潤低,一些廠家甚至放棄了生產,使得藥品零售企業拿不到貨,或者經常缺貨的情況。”楊天怡說,還有些基本藥物出現價格倒掛現象。比如,硫酸沙丁胺醇片掛網價0.75元,實際采購價格4.00元,使得無
藥品供貨商供貨。
此外,還有一系列問題:有的
醫藥代表采用請吃飯、送購物卡、給藥品回扣等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造成臨床藥物的濫用;物流成本高,從而催生藥價提高;部分藥物(尤其中成藥)虛高定價,增加老百姓看病負擔等等。
建議:減少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打擊掛靠經營,禁止在藥品交易中的走票現象,擠干出廠價和采購價的中間價格,避免高額的中間差價導致的高額回扣。防止行業腐敗。
此外,對基本藥物,特別是急救藥品,實行國家補貼,廠家定點生產,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