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是爭相赴美上市,近來卻組團私有化退市。中國制藥公司上市路徑正在生變。
先聲藥業日前正式宣布了其打算私有化的方案。而在此之前,已先后有同濟堂、康輝醫療等12家中概藥企完成私有化退市或被迫轉入場外市場交易。
有分析指,醫藥板塊的中概股組團私有化意在回歸A股或H股,不過,目前要在退市后重新IPO也并非易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仍有60家醫藥相關企業處于A股排隊上市狀態。
先聲退市
先聲藥業擬私有化的消息并未超出市場預期。依照先聲藥業近日宣布的私有化方案,以公司董事長任晉生為首的收購集團將收購目前尚不持有的先聲藥業全部在外流通普通股,每A D S(美國存托股)9.56美元的報價為純現金,合每普通股4.78美元。這一出價對先聲藥業的總估價約為5億美元。
這已經不是中國概念醫藥股的首個私有化方案,此前復星旗下的貴州同濟堂已經成功私有化。但先聲藥業由于是中國首家在紐交所實現上市的化學藥企,其私有化方案還是被業界廣泛解讀。
“像先聲這樣的企業,其實從踏上紐交所那一刻起,注定就要私有化的。”曼哈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進如是說。在他看來,先聲等中國概念的醫藥公司當初選擇去美國上市,其實是受環境所迫。當時,中國還沒有
創業板是一個主要原因。
依照外界的猜測,先聲藥業從紐交所退市后,肯定會回歸A股或H股。不過,先聲藥業方面對此則不予置評,媒體事務負責人汪言安的手機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海外上市劣勢漸現
對美國市場態度轉變最快的要數諾康生物。
這家國內最大的血凝酶供應商于2009年12月份登陸納斯達克才兩年多,即提出了無約束性初步要約,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去年9月達成了私有化退市協議。在市場人士看來,不論是諾康生物,還是在紐交所輾轉了6年才最終決定退市的先聲,最終都是務實的選擇。
“在美國,很多人看不懂中國的
醫藥公司,當地的分析師對中國概念醫藥股的跟蹤也很少。除了藥明康德、邁瑞,其他在美上市的公司普遍都是低市盈率,交易額也非常低,相比A股或H股,劣勢越來越明顯。”一位熟悉美股市場的醫藥行業人士如是說,在他看來,美股高企的交易費用,也是令中國概念股選擇私有化的其中一個因素。
回歸內地亦有難度
伴隨著中國概念醫藥股的紛紛退市,以生生生物、凱賽生物、安慶制藥為代表的原本想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
企業,也打起了退堂鼓,紛紛主動撤銷在美的IPO申請。
不過,時下對于那些有志于回歸中國或香港市場的醫藥公司來講,或許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來自證監會發審委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總計有900多家企業在排隊上市。而900多家排隊企業中,藥企比例達到6.57%,也就是說目前總計約有60家醫藥相關企業處于排隊上市狀態。
此外,受宏觀經濟面和醫藥產業發展大環境的影響,包括先聲藥業在內的中國概念醫藥公司也不再擁有往日傲人的業績。以先聲藥業為例,在2007年上市當年,先聲藥業即實現了3 .01億元的凈利潤。隨后的2008年,先聲藥業凈利潤突破3 .5億元。而眼下,先聲藥業的凈利已經大幅縮水。年報顯示,先聲藥業2012年凈利僅為0 .57億元,同比驟降68 .07%,其中第四季度虧損約20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