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中藥出口25億美元,再現300萬美元逆 差。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為8.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83%;進口1.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19%。對此,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超中 表示,目前中國出口大量的中藥材,原料出口屬于低端產品,把部分加工污染留在了國內。中成藥或者說中藥的出口貿易應該納入中醫藥服務貿易的新途徑。
中國醫藥[22.20 -0.09% 資金研報]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向媒體表示,中藥類產品進口額漲幅最大,達22.04%。中成藥國際出口面臨困難,出現300萬美元逆差,但較前兩年幅度減小。如何探索中成藥出口的新路,是業界應該考慮的一個課題。
目前中醫藥已經推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回答歐洲記者提問時說,中成藥在歐盟注冊現在遇到了很多障礙,主要原因 還在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西方對于中醫藥的認同性低。中成藥的作用機理不同于西藥,中成藥是復方,多靶點協同作用。歐盟不能把中藥當成西藥管,中藥的 注冊比較復雜,特別是涉及到中藥的有效成分、作用機理以及療效評價,國內的企業應當提高
藥品質量、改變藥物劑型、提高標準。
談到中成藥出口,中國
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副主任于志斌表示,中成藥出口市場主要在亞洲,歐盟市場則呈現大幅下滑。歐盟傳統藥注冊的指令已成為中藥出口歐盟的主要門檻,為推動更多
企業參與歐盟傳統藥注冊,并進一步了解歐盟市場,醫保商會將于今年七八月份組織中國醫藥企業赴瑞典進行歐盟傳統藥注冊的短期培訓,對歐盟市場的進一步了解有助于推動中國藥企更扎實穩健地“走出去”。
2012年4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商務部等14個部門共同制訂了《關于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張超中認為,中醫藥的服務貿易或將解決 歐盟國家的注冊難問題。服務貿易可以超越醫藥產業本身的問題,它使中國的藥企由一個產品供應商向該行業服務系統提供商轉變,這是一個生產型傳統企業向國際 名牌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服務貿易水平的高低決定中醫藥出口競爭力。
據了解,2012年6月1日,北京同仁堂與馬來西亞海鷗企業有限公司簽署了千萬美元大單,這次合作雙方把傳統的中藥養生保健項目帶到海外市場發展。中 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馬來西亞海鷗集團合作,同仁堂不單單是一個中藥產品的供應商,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中醫藥服務系統的服務商。中醫藥服 務系統包括醫療服務、養生保健、學術教育、藥膳餐飲、醫藥衛星傳媒、中醫藥文化傳播等等。
張超中解釋說:“中醫藥服務貿易解決的是出口軟環境的問題。比如說,我國每年進口大量的西藥,那不僅僅是因為我國有大量的西
醫院,還因為在我國人們認同并信賴西醫。中成藥出口亦是如此,通過
中醫藥服務貿易,西方會逐漸接受中醫藥文化,這樣會帶動中成藥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