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虎網醫藥網 > 醫藥資訊 > 風云人物 > 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的學科創立者和帶頭人

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的學科創立者和帶頭人

中國虎網 2006/7/14 0:00:00 來源: 未知
任應秋,中醫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畢生致力于中醫理論的研究和中醫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中醫專業人才。在中醫文獻的整理研究和中醫理論的研究方面成績卓著。率先創立了“中醫各家學說”學科,在《內經》的研究上取得成就,為中醫學術理論的提高和中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任應秋(1914—1984)   任應秋,字鴻賓,1914年8月5日生于四川省江津縣。4歲即就讀私塾,及長,入江津縣國醫專修館攻讀經學,其間曾求學于經學大師廖季平。當時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聰敏好學,故悉心指點,并傳授治學之法,使任應秋在治經學、訓詁學、考據、目錄等方面打下扎實基礎,為以后研究中醫學奠定了文學方面的根底。   17歲時,任應秋畢業于江津縣國醫專修館,開始醫學生涯,其祖父又聘請了當地著名老中醫劉有余到家中為其教授中醫典籍,并設立濟世診脈所,免費為當地群眾看病,同時也積累臨床經驗。在以后3年時間里,學完了《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要略》、《難經》、《神農本草經》、《脈決》等中醫學理論著作,并有了一定實踐經驗。1936年,任應秋在上海中國醫學院讀書期間,有幸見到當時上海地區名醫丁仲英、謝利恒、曹穎甫、陸淵雷、陳無咎諸前輩,并一一虛心求教,受益匪淺,開闊了知識領域和學術眼界,使學業大進。翌年,因抗日戰爭開始,祖國危亡在即,任應秋不得不返回四川家園,自設診所,行醫治病。并憑借其文史知識,執教中學。   40年代,任應秋任《華西醫藥雜志》主編,同時從事中醫文獻的整理研究工作。早在1937年,任應秋即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同年,為了反對南京國民政府歧視消滅中醫的政策,還發表了題為《教育部不準中醫學校立案是何道理》的文章,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大聲疾呼。到了其任《華西醫學雜志》主編期間,更不斷發表學術論文,并于1944年完成了第一部醫學著作《仲景脈法學案》,次年,《任氏傳染病學》問世,1947年,《中醫各科精華》(第一集)出版,使其學識才華漸為醫界所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任應秋受到政府的重視與任用,1950年被任命為江津縣醫務工作者協會副主任,并當選為江津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2年,又應聘出任重慶市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和市中醫學會秘書長,并被選為重慶市人大代表;1957年被調至北京中醫學院任教。于1984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學術思想演變與治學態度   任應秋從事中醫工作50余年,執教30余年,知識淵博,著述宏富,已刊行于世的專著37種,約1300萬言,其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1949年以前,中醫一直處在被岐視、排斥的地位,政府采取取締和廢止中醫的政策。中醫界很多有識之士,為中醫事業的生存而努力,為爭取中醫合法地位而獻身,發展中醫學術,發展中醫教育。任應秋在上海就讀期間,曾受誨于“中醫科學化”的倡導者陸淵雷先生,對陸氏之談大加稱允,遂效其法,以“中醫科學化”為己任,其所著《任氏傳染病學》、《仲景脈法學案》、《中醫各科精華一集·內科學》、《中醫各科精華二集·內科治療學》均屬“中醫科學化”觀點之代表作。在50年代初期,所著《中國醫學史略》、《脈學批判十講》等書,仍是致力于“中醫科學化”主張,這是任應秋40歲以前學術思想主體。   1954年,人民政府對中醫提出了“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方針,強調了西醫學習中醫的重要意義,相繼建立和健全了中醫的教學、科研和醫療機構,在新形勢下,任應秋認真學習領會中醫政策的實質精神,深刻認識到“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是繼承中醫學的問題,“整理提高”是發揚中醫學的問題,只有系統全面的繼承,才能做到發揚光大中醫學。從此,他以其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全力以赴于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深入進行中醫學術的研究。   為了引起全國中醫界對繼承發揚工作的重視,1957年他發表了《怎樣正確對待祖國醫學遺產》一文,1958年又在《中醫雜志》第三期發表了《從頭學起全面繼承,打下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的堅固基礎》一文,提出在全國中醫界應認真學習中醫政策,廣泛開展繼承工作,強調要認真學好幾部經典著作,真正重視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從1954年以后至1966年這12年里,他先后著成《傷寒論語譯》、《金匱要略語譯》、《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中醫各家學說講義》等書,為中醫學的普及與提高做了大量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中醫學術無法進一步發展,任應秋數十年所集的數萬冊書被查收,數萬張學術資料卡片一掃而光,但他堅信發展中醫學術無錯,中醫發展的春天一定會到來。1976年后,中醫工作又開始走向正常發展的軌道,任應秋夜以繼日,奮力著書立說,又先后完成了《內經十講》、《中醫基礎理論六講》,《中醫各家學說》、《運氣學說》、《內經研究論叢》等著作百余萬言,校點了金代張元素的絕版書《醫學啟源》。這些著述,均是其晚年深入探討中醫學理論體系,并加以發揚光大的代表作。   任應秋治學態度嚴謹,鉆研學術刻苦,為了練就扎實的中醫基本功,白天進行教學、科研、醫療工作,晚間博覽群書,開闊知識眼界,每日工作10余小時,數十年如一日,既使節假日,也從不例外。對于學術問題,引經據典,撥之臨床,無不溯本窮源。《內經十講》一書,對戰國至漢代形成的中醫第一部理論專著,從成書時代、古代文獻、后世研究醫家及其學術思想、理論體系諸方面進行探討,引用大量古代文獻資料,均一一得出結論,被中醫理論研究者所稱道。《醫學流派溯洄論》一文,從大量中醫文獻資料和史料研究入手,得出醫學流派起于戰國的觀點,成為中醫界一家之言。他不囿于舊說,不固執自己的舊論,例如《中醫各家學說》教材先后四版,在一版教材中他不主張劃分醫學流派;二版劃分4個醫學流派;至三版又提出7個醫學流派,使教材不斷充實、提高與完善,充分體現出其嚴謹的治學精神。 研究中醫流派 創立各家學說新學科   任應秋執教北京中醫學院后,集前賢及自身研究中醫之經驗體會,認為欲造就大批高級中醫人才,必須師百家之長,集前人理論與經驗之大成。經過數年的努力研究,1959年撰寫了《各家學說及醫案選》,介紹了歷代著名醫學家的學術思想與經驗,并附以驗案印證。該書首先在北京中醫學院的本科生中使用,受到普遍歡迎,后經衛生部批準將各家學說正式列為高等中醫院校本科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并由他主編了第一版《宋元明清各家學說及醫案選》。1964年在原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補充與修訂,又增寫了總論部分,從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到各家學說的演變與發展作了系統的分析,提出了中醫發展史上存在四大學術流派,即以劉完素為首的河間學派,以張元素為代表的易水學派,宗法張仲景《傷寒論》的傷寒學派和明清時期發展起來的溫熱學派。所選醫家由原來的22人,增加至39人,并附有原著74篇,更名為《中醫各家學說講義》,是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二版統編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980年,經20年的潛心研究,他對中醫學術流派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提出了醫學發展史上存在著7大醫學流派,即醫經、經方、河間、易水、傷寒、溫病和匯通等學派。他認為歷史上醫學流派的肇始并非在金元,而當斷于先秦。指出了醫學流派的判定,當以師承授受與學術爭鳴為依據。這些新的觀點,在中醫學界引起了反響,推動了對中醫學的深入研究。他主編的全國高等中醫學院教材《中醫各家學說》第三版,即以7大醫學流派為主線,包括基礎理論和臨床各家學說在內,共分別介紹了上自戰國,下至民國時期的11個時期,105位醫學家,全書共約60萬字,可謂集歷代著名醫家學術經驗和學術思想之大成。是書出版之后,日本漢醫學界立即全文翻譯。1984年5月,他在重病中,再次主持了新版《中醫各家學說》教材的編審工作。在“中醫各家學說”這一學科領域中,任應秋是國內當之無愧的學科創立者和帶頭人。 重視經典醫著 精研基礎理論   任應秋一生閱讀了大量中醫古籍,尤其重視對中醫典籍著作的理論研究,畢生致力于中醫理論的發掘、整理、提高,并且作出了突出的成績。   他一直堅持認為,中醫學術中不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有它自身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針對社會上存在的“中醫沒有理論”,“中醫不科學”等觀點,他深刻指出,中醫學是一門經過了幾千年億萬人民實踐檢驗的科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過巨大貢獻,實踐證明,“道經千載更光輝”,中醫不單有它系統的理論體系,而且中醫理論中包含著深刻的整體觀念、唯物論和辯證法,這種自然形成的中醫理論體系,有著科學、合理的內涵。這正是中醫中最寶貴的部分。1978年他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培養高水平的中醫理論骨干》的文章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是如何發掘中醫寶庫中的理論,并加以整理提高的問題”。并建議首先培養一支精通中醫理論的高水平骨干隊伍。辦法是無論中醫學院的在校學生,還是西醫學習中醫班,都必須認真學習幾部中醫經典著作,只有這樣才具備發掘中醫理論的能力,才能完成發掘整理提高中醫理論的艱巨任務。   任應秋一貫倡導學習中醫古典著作,打好中醫基本功。從1961年至1964年,他連續在《中醫雜志》及其他醫學刊物上發表古典醫著學習輔導的文章10余篇,系統地介紹了中醫典籍《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以及有關溫病、方劑、脈法、針灸方面的知識及其學習方法,讀者多受教益。這些內容后經重輯,更名為《學習中醫典籍七講》收入《任應秋論醫集》中。   任應秋歷來重視經典中醫著作的學習與研究,而且卓有成就。以對《內經》的研究為例,他綜合唐代王冰以下歷代研究《內經》醫家的研究方法,分為校勘、注釋、類分研究和專題發揮諸家,高度概括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從而歸納出《內經》的學習思想和理論體系,指出《內經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現在已經有0個對此文章發表過評價0個人發表過求助問題查看所有評論
請正確輸入正確電 話
    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對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請點擊“我要投稿”。
中國虎網納您良言





注意: ·本網站只起到交易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 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任何單位及個人發布信息,請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注意產品功能表達,杜絕虛假違法廣告,產品功能夸大宣傳。
業務電話:010-53399568 手機/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網站為專業的醫藥招商代理平臺,不出售任何藥品,買藥請到當地醫院咨詢,請不要撥打以上電話,謝謝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編號:11010502000363
工業和信息化部ICP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12012273號-4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00532號
虎網醫藥招商網(www.www.goldure.com)版權所有,謹防假冒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少妇一级婬片免费放 | 久久精品二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欧美无乱码久久久免费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久久成人18免费网站|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