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3/5/16 0:00:00 來源:
未知
5月7日,中國醫藥(20.61,-0.11,-0.53%)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召開第13屆Cphi中國展新聞發布會,對今年我國原料藥國內外市場現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醫保商會副會長劉張林表示,今年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體形勢是在挑戰中前進;企業必須關注產業升級,在全球產業價值鏈再造中找到自己的新的定位。
醫保商會預測,今年我國原料藥出口增幅為8%~10%。
出口面臨諸多挑戰
據工信部統計,2012年我國原料藥制造工業總產值為3304.75億元,同比增長16.59%,占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8.1%。據醫保商會統計,2012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額為226.95億美元,同比增長3.16%;出口量為606.23萬噸,同比增長3.04%;出口平均單價同比微增0.11%。與上年相比,2012年我國原料藥出口數量略有增長,所占國際市場份額沒有發生大的變化。2013年一季度,我國原料藥出口額為59.37億美元,同比增長3.91%,出口增速仍在低位徘徊。
從國際市場分布情況來看,2012年,我國原料藥出口至180個國家和地區,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出口額分別為102.86億美元、64.11億美元和34.45億美元,三大市場所占比重高達88.75%,主要出口市場格局并未改變且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2012年我國原料藥出口前十大市場依次為印度、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和比利時,所占比重達61.44%。從出口額看,2012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品種有101個,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品種有66個,我國仍為維生素類、抗生素類原料藥國際市場第一大供應商。
醫保商會業務協調二部主任曹鋼表示,2012年我國醫藥原料出口整體格局沒有出現突出的變化,出口增速放緩與全球經濟乏力息息相關。但是就國際市場而言,目前歐美經濟復蘇仍具很大的不確定性,短時間內市場需求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發展水平和速度;俄羅斯、南美等新興醫藥市場經濟增速放緩,開拓難度加大;非洲、西亞、中東等市場貿易風險較大,企業涉足心態謹慎;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勞動力成本更低,貨幣貶值更快,將擠占中國產品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我國是原料藥生產、出口大國,原料藥品種全、規模大、質量高、價格低的優勢明顯,短期內無從替代,產業鏈上與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高低互補,與印度等競爭對手各有側重。我國原料藥對歐美市場的出口占我醫藥總出口額的50%以上,維生素C、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E、糖精鈉和撲熱息痛等大宗產品的出口額已占到世界貿易量的一半以上;其他約70多種原料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亦占有較大比重,擁有話語權。但是,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環保標準的提升,我國原料藥優勢正在逐步削減,一些制造成本更為低廉的區域成為全球原料藥基地轉移的目標。如近兩年印度原料藥生產企業已恢復生產。
四大問題成攔路虎
曹鋼認為,目前我國原料藥行業面臨的困境集中在以下4方面。
一是產能過剩。工信部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藥行業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顯著上升,超過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和總資產的增長速度,顯示出明顯的擴張態勢。在新修訂藥品GMP改造過程中,原料藥制造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尤其是一些大型制藥集團在產業鏈配套的驅動下進入原料藥領域,壓低了行業的整體利潤,造成惡性競爭。
二是制造成本上漲較快。2012年,我國原料藥行業利潤出現負增長,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環保成本能力不高、環保標準提升速度太快。另外,制劑招標采購持續降價傳導到原料藥,導致原料藥陷入制造成本上漲而下游承受不住的尷尬局面,給原料藥生產企業經營帶來極大困難。
三是人民幣匯率制約。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的不斷加大,附加值較低的大宗原料藥及中間體出口壓力不斷增加,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優勢正逐漸喪失。
四是國際監管日趨嚴厲。2011年6月,歐盟議會和歐盟委員會頒布了2011/62/EU號新法令,要求從2013年7月2日起,所有輸歐的API(人用藥活性物質)必須出具出口國監管部門的書面證明;2012年2月22日、8月6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官方網站先后發布進口警告,稱33家中國肝素粗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監管體系無法預防產品污染,或不滿足美國cGMP要求,涉嫌生產問題肝素產品,表示將直接扣留上述企業出口至美國的各類型肝素和相關產品,這一警告的發布,對我國肝素行業乃至醫藥出口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多管齊下掃清障礙
據悉,在商務部指導下,今年醫保商會正努力解決原料藥出口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推動產業升級,掃清原料藥外貿障礙。
針對原料藥企業反映強烈的部分醫藥產品海關稅則號歸類錯誤被海關稽查的問題,醫保商會多次與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進行溝通,目前已與海關商定合作編纂包括1700多個原料和成藥出口品種的《醫藥產品海關歸類手冊》,以規范和指導企業的通關出口,同時便于海關一線查閱。
2012年,醫保商會啟動了“醫藥貿易運行及預測預警信息平臺”建設工作,以300多個原料藥、中藥材和醫療器械產品為試點,整合優化現有數據、信息、報告資源,吸收部分龍頭企業建立數據直報系統,依托商會專業人才優勢和信息發布體系,實現面向政府、行業和企業的醫藥貿易跟蹤分析和市場化服務。此外,醫保商會還依托龍頭企業在美國設立境外展示中心,為我國植物提取物企業在國外的品牌推廣和營銷渠道建設提供服務;聯手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為通過歐美高端認證的企業頒發“制劑國際化先導企業榮譽證書”,助力企業開拓高端國際市場。
劉張林認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可以預期。目前,我國醫藥出口增速從原來的20%~30%回落到10%左右,屬于理性回歸,也說明我國醫藥出口升級版開啟。在這一轉型中,我們應積極應對,繼續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力度,努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積極參與區域經貿合作,切實解決出口企業面臨的各種難題;抓住新一輪全球醫藥產業向亞洲轉移的機遇,提高承接國際醫藥產業轉移和吸納的能力;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或設立境外展示中心和營銷網絡,加速對外投資,擴大資本和技術輸出;大力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逐步擴大人民幣的影響,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據劉張林介紹,作為我國原料藥產業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第13屆世界制藥原料中國展將于6月25日在上海舉辦。屆時,全球原料藥客商將云集上海。今年該展會面積將達到13萬平方米,有22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