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蘇鹽城為例,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人才“斷層”情況非常普遍。有的鄉鎮衛生院長期就三四個醫生維持日常工作;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很多是工勤人員在值守藥劑工作;個別衛生院一個人就維持著影像、心電、檢驗等多個醫技科室的工作。調查顯示,江蘇鹽城有近一半的鄉鎮衛生院近三年未引進1名大中專畢業生。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說了多年,大城市的大醫院依然人滿為患,在鄉鎮醫院、社區衛生院看病本應廉價又快捷,卻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五六年前,大家形容基層衛生人才都說‘青黃不接’,現在更是到了‘后繼無人’的程度。”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進進,近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基層衛生人才“斷層”,一方面由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入低、待遇差,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是受人事制度、編制等制約,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
編制少、待遇低,造成基層衛生人才難以為繼
中國青年報:現在人們有病都愿意往大醫院跑,基層醫院患者日益減少,醫生也越來越少,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您覺得,是基層醫院條件差導致患者減少,還是因為患者減少導致基層醫院條件變差?該從哪兒入手改變這一現狀?
沈進進:應該說是互為因果。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對健康的要求高了,自然追求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設備條件差,醫生水平低,自然得不到群眾信賴。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綜合治理,補償政策、投入政策、人才引進政策等都需要改進。我個人認為,在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的同時,要對老百姓加強引導,使他們信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才是根本。
醫改方案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五項重點改革之一大力推進。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隊伍存在諸多問題,人才“斷層”現象依然嚴重,嚴重制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
中國青年報:基層衛生機構“人才荒”的現實有多嚴重?
沈進進:據我了解,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都存在人才“斷層”的情況,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以江蘇鹽城為例,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人才“斷層”情況非常普遍。有的鄉鎮衛生院長期就三四個醫生維持日常工作;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很多是工勤人員在值守藥劑工作;個別衛生院一個人就維持著影像、心電、檢驗等多個醫技科室的工作。調查顯示,江蘇鹽城有近一半的鄉鎮衛生院近三年未引進1名大中專畢業生。
村級衛生人員情況更不容樂觀。在鹽城市村衛生所,有執業醫師資格的醫生只占總數的36.94%,其余均為注冊鄉村醫生。村醫老化嚴重,一半左右的鄉村醫生年齡在45歲以上,如果他們離開衛生室,許多村將沒有村醫為村民提供服務了。
中國青年報:人才“斷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沈進進: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眼高手低,加上工作壓力大、待遇不高等原因,不愿意到基層醫療單位工作;二是由于受招人政策、編制等制約,很多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不得不按照相關政策,追求高層次人才,造成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供需錯位。
待遇不好肯定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因素。盡管鄉鎮衛生院實行了績效工資,但目前仍然低于同地區公辦教師的績效工資水平,工作壓力卻很大。因此,許多畢業生寧愿到民營醫院打工,也不愿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即使去鄉鎮衛生院,也是為了享受政策,拿到編制以后,再想辦法調出去。據了解,部分醫學畢業生為了留在城里,不惜選擇犧牲專業理想,從事藥品代理、醫療器械推銷等相關行業,甚至從事與醫學一點兒都不沾邊的職業,而且獲得了比從醫更好的報酬,被推為典范,引發其他畢業生的效仿,加